易學空間的經營管理與應用之探討
第一屆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起人
﹡國際道家學術大會總會長/國際道家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李亨利 博士
第一屆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參與學者
﹡﹡中華民國道家學術研究學會 王慶文 副理事長
《第一屆國學與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摘 要
「經營管理」涵蓋天時、地利與人事的管理,管理方式又有顯性與隱性之別,顯性管理特長在事物的管理,以西方科技之進步、在管理事與物方面相當成熟,但在人的管理方面,則採取較直接強硬的方式,常留強汰弱;因此在人的管理與隱性的管理上,以中國的方式較佳。西方擅於事物上的管理,至於人的管理,中國較人性化;而在人事物的管理之外,「天時」與「地利」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因此《孫子兵法》曰:「道、天、地、將、法,凡此五者,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
「人和」、「事物」在經營管理上已發展到相當程度,但將“地”的空間規畫配合經營管理,目前還在雛形啟蒙的階段,本文嘗試從“地”的空間之經營管理來探討切入,《易.繫辭傳》曰:「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三才之道也。」。我們希望本著務實的學術角度探討易學在歷代以來對中國空間經營管理與應用的重要關係。
易學對“地”的空間而言,包括太極空間,明確界圍利於安全管理;兩儀之顯性經營管理空間與隱性經營管理空間、陰性與陽性管理之分;四象陽中藏陰、陰中藏陽之視時機有守有攻,「以陰承陽」的倫理觀;易學空間涵蓋天、地、人部分,從卜定都址,取中,定中軸線、立向,是古今都城經營管理上重要工作;
另空間之經營管理,進一步可藉天時以配合地利,如謀求天時、上映天星,配合地利以利企業總部擇址、豎造等楊筠松“千金造命”之舉;此外,易天地人三極之道,亦推而廣之,人從事“地”空間之利用,要順應自然的宇宙觀及以人為本的目標,實現人性化的管理,人終究是經營管理的主角;故明易者,能用以推衍萬事萬物,經緯天地。
關鍵字:天時 地利 道 元亨利貞
壹、前言
易經為群經之首,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中國歷代統治者莫不以其奉為管理國家之事、君政之事、民政之事之圭臬,並把自己政治生命的好壞、升遷浮沉、凶吉禍福與《易經》所倡導的「天理」、「天人感應」的基本原則結合起來,尋求解救自己命運的良方。」(李亨利),易經廣大悉備,闡述三才之道,探討「天、地、人、玄」之學問,而“空間”亦屬“地”之範圍;空間,可分為實質的空間(如建築空間、都市中實體共構空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等)以及虛的空間(如人活動、作息、生意、經營管理的空間),另外空間還包含平面的二度空間、立體的三度空間、撓場的空間等。
易經蘊藏著人類目前文明科技無法推翻的神秘奧妙智慧,它不只是經典,更是生活中處處可以引用的參考。中國歷史上的君皇,如秦漢、唐、明、清等明君建立經營都城,無不受到《易》的影響。
易學包括「易經」、「易傳」之象、數、理、氣、爻、辭、彖、傳等,只此數端,宇宙的奧理、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地之空間描述,皆包羅之,堪作為空間形成、運作時之導引。故明易者,能用以推衍事物,經緯天地的管理哲學;易為帝王學,可以修齊持平、內聖外王、經營一個國家,既然是經營一個國家的學問,即包羅萬象,涵括天、地、人、玄,已形已現可知可推測運用的部分及未形未現未知有待探索理解的層面。
周易《繫辭傳》:「古有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說明易學所言空間涵蓋天、地、中間活動範圍;包括空間開發之天時掌握、地理景物脈動之延續、個別宅點外形內在空間之塑造、依循內部空間的特性作規劃以利經營管理等。其中空間性質有虛實、陰陽的不同,空間形態有大中、至正、對稱平衡、有形無形的法則,皆為易學空間研究的範圍;更涵蓋空間內外、如何利用空間的性質與形態法則來規劃,此即空間經營管理。
易經講「變易與不易」的智慧,開創出天地人事物不同層面的規律與法則。因此對空間的建構也有可以依循的原理原則,如乾卦,「元亨利貞」、「和諧」、「大」、「中」、「至」、「正」及天圓地方等概念便成為中國建都興城之空間經營管理的依據。
易經繫辭傳言「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知故。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能知鬼神之情狀」,因此古代帝王要祭拜天地山川鬼神。天地人乃屬已知、玄則未知,孔子嘗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以不知之謂神,孔子對於不知之事物,保持敬畏的態度;一般人學易經多從已知面著手,忽略未知。但無論已知或未知之空間經營管理,更當深切探究。
空間之涵蓋,上有天、下有地、人活動於其間,玄則無方無體彌綸天地,如果空間之規畫利用能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四時合序,配合天地之道、將上下、前後、左右、方圓等空間融合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等言時、位、空間推移變化之原理;並掌握易經之人道經營管理、與鬼神合其吉凶等空間之玄神管理一併考慮,勢必讓經營管理之學更加周延完備,亦是東西方學術之整合。
本論文僅就地道之空間經營管理上來加以討論,試就易學對於空間模式分述如下:
貳、易學空間意象
易學概念可用以描述空間部分,如平面空間之取中、定中軸線,並利用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概念規劃以利經營;大量運用龍的圖騰、凝聚成民族精神象徵—剛健、求變的精神;以元亨利貞運行的週期掌握空間地運變化的契機;河圖數之運用、洛書對稱之變化,方圓之空間配置,中正之意象,取最高最大,日月運轉,形氣觀等,在空間規畫之初能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必可在經營、管理方面掌握機先。細述如下:
一 取中:
平面空間中,易學以取中、求出中軸線為尊、為貴,為神聖不可侵犯,易拇曰「易之道以中為貴,有兼正言者,有不兼正言者。」《易拇,卷5》,易經六十四卦之意,言中者有十六卦,如「彖傳之言中者十六卦,屯、動乎險中,蒙、以亨行時中也,同人、柔得位得中,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臨无妄萃升皆云、剛中而應,大過、剛過而中,蹇、往得中也,解、乃得中也。」《易拇,卷5》,可知中是易理最重要的概念,紫禁城配置以中軸線為尊,穿過各重要空間(如圖1);皇帝通行道路亦行金水橋之中道。另外,空間之正中心區,常亦為經營者所取,「紫禁城位於北京都城正中,中軸線穿過皇城正中,也就是穿過紫禁城中三大殿、後三宮。」,而重要空間門禁出入口,亦沿中軸線佈置,如「紫禁城正門為正南面的午門,外朝由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中軸線和中軸線兩旁的殿閣廊廡組成。」 (百度百科)

圖1.紫禁城中軸線(TOP58世界名勝)
中軸線之端點,加以護衛,如紫禁城中軸線北端,有神武廟護衛。
二 用卦
《易經﹒繫辭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太極為一整體空間規劃的單位;兩儀為虛實空間、陰陽空間、形氣空間之分野;四象空間可區分為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各部分及前、後、左、右四神獸空間;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八卦,八種平面空間;分述如下:
(1)太極空間
太極即一個圓(圖2)、《易學啟蒙》說:「太極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為一,畫者二,是為兩儀,其數則陽一而陰二。」,無始無終,其空間是至大也是至小,大至宇宙無限,小到一花一世界,一物一太極,「易有太極、易字非指周易、乃以未畫之易言、猶云道也。」《易拇,卷6》,太極空間,為一有明確界圍、如長安城、紫禁城等;或無明顯界線之空間、或概念性空間範圍,如台北城、台北龍局空間等。有如城牆之規範、保護一個城市或一小個體建築物,譬如南京城在建城完成時共有四重城牆,由外而內分別為外郭城(外城)、都城(京城)、皇城和宮城;外郭城為土築,原有18座城門,城垣高度一般為十四至二十一米,周長約50余公里,各圍成一太極空間。

圖2.無極而太極圖(本研究) 圖3.紫禁城龍圖(本研究註)
(2)兩儀空間
兩儀者,陰儀、陽儀也(圖4);空間有陰空間、陽空間之分,「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本義》「萬物之生、負陰而抱陽、莫不有太極、莫不有兩儀、絪縕交感、變化無窮。故易者、陰陽之道也,卦者、陰陽之物也,爻者、陰陽之動也。」。如艮坤陰陽二儀龍也(圖5)。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易拇,卷4》,「天地者陰陽之體,乾坤者陰陽之性,卑高者陰陽之形,動靜者陰陽之氣,剛柔者陰陽之質,吉凶者陰陽之應,變化者陰陽之神。」《易拇,卷3》,陰陽在空間相對概念有:
陽
|
天
|
高
|
水
|
剛
|
動
|
日
|
乾
|
火
|
圓
|
奇
|
明
|
上
|
南
|
燥
|
升
|
晝
|
陰
|
地
|
低
|
山
|
柔
|
靜
|
月
|
坤
|
水
|
方
|
偶
|
暗
|
下
|
北
|
濕
|
降
|
夜
|
自然山水依中國緯度及方向方位而有山南水北、山北水南陰陽之分,因而城市規畫乃至亭台樓閣之空間配置自然也以太極陰陽、虛實為空間經營之法則。(圖6,圖7)

圖4.兩儀圖 圖5.艮坤龍圖(www.northwest.com.tw)

圖6.兩儀空間分佈圖(本研究) 圖7.兩儀空間分佈圖(本研究)
(3)四象空間
四象即包括太陽、少陰、少陽、太陰(圖8),「於易之四象、則朱雀為太陽、玄武為太陰、青龍為少陽、白虎為少陰,於羲文八卦俱可配。」《易拇,卷6》;空間配置、四象陰陽、如(圖9)。

圖8.四象圖(本研究) 圖9.四象圖(本研究)
「左傳天以七紀注二十八宿也。按二十八宿分四象限,即周易四象之義也。」《易拇,卷6》,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元少陽、亨太陽、利少陰、貞太陰、四象也。」《易拇,卷5》象春、夏、秋、冬四季運轉不息也。
(4)八卦
《周易本義》有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諸卦分別代表象、數、理、氣不同涵義,如離卦,表示火、南、日、乾卦、麗、電、明、南面、平夷、明堂、開闊空間等意義;伏羲八卦言天地大象「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說卦傳》;又八卦所代表五行,亦表示自然界不同之事項,如「易之言五行也,以八卦配之、乾兌金也、震巽木也、艮坤土也、離火也、坎水也。」《易拇,卷5》,《周易繫辭傳》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則觀象於天, 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 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八卦亦表空間內四季五行氣化流行,《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周易本義》。八卦分伏羲八卦與文王八卦、如(圖10,圖11)。
八卦區分空間之陰陽,辰戌陰陽線分之;同時亦表易之四門:天門、地戶、人門、鬼門(四隅卦),作為空間區分之特性。

圖10.伏羲八卦(本研究) 圖11.文王八卦(本研究)
三 以龍象乾
乾為天(圖12)、為健,乾卦以龍為象(圖13),取其變幻萬千,為純陽之性,《易拇》曰「乾卦六爻皆以龍言;乾之數九、龍鱗九九,故非龍不足以象乾也。」,「其取象之意有二、天下至神化者莫如乾、天下至變幻者莫如龍;故以龍比之、天下純陽之性惟乾、天下純陽之物惟龍。」《易拇,卷1》又龍為大吉祥物是中國文化信仰的象徵,因此尊貴空間皆以龍圖騰為具體表徵。
《周易》「潛龍勿用」、「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亢龍有悔」、「見群龍无首、吉」《周易本義》,言乾六陽皆變,管理機會之掌握、要待機(潛龍)、造機(利見大人)、甚至奪機。

圖12.乾(本研究) 圖13.龍(本研究)
四 元亨利貞
元、亨、利、貞示現一氣之循環無端,「元亨利貞四字,文王實以自己所布八卦抽出震離兌坎、作乾卦之綱,震為木元也、離為火亨也、兌為金利也、坎為水貞也,貞下復起元,故四德終於貞、又始於貞。洛書坎居一位為數之所自起、是始於貞也。」《易拇,卷1》,又有大、亨通之意,《周易》曰「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周易本義)。
元亨利貞也表景氣之時位循環,找尋有利的切入時、位點,此乃以天地運行之周期循環為用;另元亨利貞也類八卦、五行,「元屬木、震巽也,亨屬火、離也,利屬金、乾兌也,貞屬水、坎也。貞有正固二義、正是知屬水、固是信屬土、艮坤屬土、水土同源、則八卦之象也。」《易拇,卷5》
五 河圖

圖14.河圖(協紀) 圖15. 河圖五行相生圖(本研究)
河圖、洛書為天地文章,「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繫辭傳》,洛書數蘊含天地、陰陽之變化,「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繫辭傳》,空間取用天數、陽數,如紫禁城前三殿、大門均採天數、陽數。
河圖暗含空間、方位、五行之變化,「河圖一六為水居北、二七為火居南、三八為木居東、四九為金居西、五十為土居中,北方水生東方木、東方木生南方火、南方火生中央土、中央土生西方金、西方金生北方水,此五行相生之序也。」《協紀,卷1》
八卦配河圖,象徵陰陽二氣、五行氣之交互運行,「先天八卦配河圖—象二氣之交運也,後天八卦配河圖—象五氣之順布也。」《協紀,卷1》

圖16.先天卦、後天卦配河圖(協紀)
六 洛書

圖17.洛書、五行相剋圖(協紀)
洛書取龜象(頭、尾、足);四正為陽、四隅為陰,取中為正,洛書示四正為大,「洛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一六水尅二七火、二七火尅四九金、四九金尅三八木、三八木尅五中土、五中土尅一六水,此五行相尅之序也。」《協紀,卷1》
洛書確定四正方位,「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四正之方始定焉。』《陽宅集成》,洛書合八卦方位,「先天八卦配洛書之數—以八數與八卦相配而先天之位合矣,後天八卦配洛書數—後天之位合矣。」《協紀,卷1》

圖18.先天卦、後天卦配洛書(協紀)
明堂是天子舉行朝會、祭祀之所,《淮南子·主術訓》云:「神農以時嘗谷,祀於明堂」,《大戴禮記》稱「明堂者,古有之也,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蓋即河圖之義。」即後之洛書之型式。明堂空間亦可作趨吉避凶之九宮選擇。
明堂、為無壁之室、明亮通敞,均衹言只有向南之堂,故謂之明堂。明堂功能爲帝王祭祀、會見諸侯、宣明政事之處。《呂氏春秋》、《禮記•月令》均言有東向之青陽,西向之總章,南向之明堂,北向之玄堂,中有大室。明堂共有四堂、一大室。四堂又各有一太廟及左個、右個,共十二室,天子循五行之周轉,每月換居一室。
如(圖20)

圖19.洛書(本研究) 圖20.明堂九室(www.360doc.com)
七 方、圓之空間配置
「乾卦為天、為圓,坤卦為地、為方」《說卦傳》;空間造型擇前圓、後方,祭祀空間有祭天、祀地、崇敬天地之功能,亦符先天八卦平面空間配置之特性。南側平台為圓形、北側平台為方形。

圖21.天壇.天圓地方圖(惠光宗)

圖22.天壇(www.sach.gov.cn-8080)
八 取「中正」之象
從大的都城規劃配置,小至企業總部之成立,總離不開中正的原則;易經之卦言中正者亦多,如「中正即禮知、易之言中正者最詳,乾、剛健中正,訟、尚中正也,履、剛中正,觀、中正以觀天下,離、柔麗乎中正,益、中正有慶。」《易拇,卷5》,又「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易拇,卷7》,如(圖23)總統府大中至正之造型及屹立不墜之企業總部。
洛書說明中正平面空間為要,如明南京城,為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形,南京的道路系統呈不規則佈置,城墻的走向也沿舊城輪廓和山水地形屈曲繚繞,皇宮偏于一邊,使全城無明顯中軸線,一反唐、宋、元以來都城格局追求方整、對稱、規則的傳統,雖然營造出山、水、城相融合的美麗城市景觀,但無法成為一個長治久安的國都。(中國網)
 
圖23. 大中至正—總統府.台塑.(本研究)
九 最高、大
最高具有指標象徵意義,如信義計畫區之101大樓,帶動附近氣場,大企業有匯聚的力量;如乾卦九五爻具最尊高的地位。「法象莫大乎天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易拇,卷4》。

圖24.101大樓(本研究)
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舊城位於秦淮河與長江的交匯處,皇城區設在舊城東側,北枕鍾山支脈富貴山,南臨秦淮河;既有水運方便,也合乎 “背山、面水、向陽”的模式,唯一的缺點是地勢低窪,故取高非常重要。(中國網)
十 日、月
說文解字「日月為易、象陰陽也」,帝都、城鎮、甚至企業總部選擇基址、以向陽(得日)為首要,易曰「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故日月為易、天地以日月為用,周易亦以日月為用。」《易拇,卷6》,又曰「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繫辭傳,5章》。
又豎造選擇以日月金水四星為吉星,楊筠松千金造命歌、曰「一要陰陽不溷雜、二要坐向逢三合、三要明星入向來。」(協紀)明星即日月也。「 陰陽之義配日月 」《繫辭上傳,6章》,「日月運行、一寒一暑。」《繫辭傳,5章》皆言日月在天時、地利方面不可或缺。《易經﹒繫辭下傳》「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圖25.日月—陰陽氣升降循環圖(本研究)

圖26.向陽取日照(本研究)
十一 形、氣
定都前先相地,堪輿其形;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察形(天文、地理、鳥獸之文)是很重要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繫辭上傳,1章》,堪察三度空間及虛、實首要之務。
「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葬書),又言「葬乘生氣」,足見生氣乃我們使用的空間中不可或缺之物,又「天地之道陰陽二氣而已。」《易拇,卷4》、「日月五星中、皆有山川人物、與地上同;蓋有氣則有形、有形氣則分陰陽,有陰陽則有變化。」《易拇,卷6》,所以氣有生氣、天氣、地氣、水氣、物氣、陰陽氣之異。「陰陽者氣也,氣有理寓焉,故謂之道。」《易拇,卷3》
叁、空間之經營
空間之經營過程,古今借助易學空間模式而成功的例子甚多,茲舉以下數例以說明:
一、周公卜洛建都
商時選擇都城時首先應占卜,若吉則建都,《周禮》強調;「惟王建國,辨方正位」,天子建立都城,首先要辨別方向,定出正確的位置。古人無論城市、宮室、宅院乃至陵墓,選址立基經營,在營建之前,必有相地之舉。周朝在遷都過程中,利用「占卜」決定新都的代表人物有四,為相「豳」地的公劉;卜「岐」地的古公亶父;卜「鎬京」的周武王;卜「洛邑」的周公等。周公這段「卜宅」史實,即歷史上的“周公卜洛”;周公(姬旦),文王之子,六十四卦之爻辭為周公完成大部份。
周滅商朝之後,有感“天下之中”洛邑的重要。都居中,有利於掌控天下。周公攝政,刻不容緩的實施周武王的既定方針—建都計畫,以確立周的統治,於是,周公前往東方找尋「吉地」,來興建城邑的一段過程。《史記.周本紀》稱:「成王,使周公卜居」,就是在描述這段史實。
周朝雖盛行「卜居」風水,但其經營過程必定先「相宅」,然後再「卜宅」;《尚書.召誥》記載「惟太保先周公相宅…太保朝至洛(洛邑)「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尚書.洛誥》,則記載:「召公既相宅,周公往營成周,使來告卜;周公拜手稽首曰: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果、纏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 」,周公就利用占卜方式,選擇洛邑的澗水東、澗水西、瀍水東、瀍水西…各個不同地域,反覆占卜,確認無誤後,才選中了瀍河以西、澗河以東之地為「洛邑」新都基址。「伻來,以圖及獻卜(卜辭結果)。」
成王七年,新都洛邑建成,它南臨洛水,北系邙山,東西長而南北短,外郭城內有二城,瀍河以西稱王城,為周天子所居;瀍河以東稱下都,為殷頑民所居。王城內布居工整,有宮殿宗廟及中央政府署衙。此為相地、占卜、定都之空間經營過程,古代重視空間經營管理之明證。
二、依易學空間概念經營規劃的長安城
西安古稱長安,大致位陜西的西安和咸陽附近,“長安自古帝王都”,是中國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之首,古都之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並與世界名城雅典、開羅、羅馬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西元前11世紀周朝建都鎬京起,到西元10世紀唐朝亡,在這兩千多年間裡,有十七個朝代將都城定在了西安。(風水學百科全書)在漢(公元前195--公元25年)與唐(公 元637-904年)-世界上最大都市直到公元1425年左右北京超越長安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起點。
長安是按照整體規劃興建完成,其經營思想源自傳統的宇宙觀,配合著當地特殊的自然地形,創造出一座傚法天地運行的理想之都。長安從選址、設計、興建到遷都,能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這種工作效率恐怕是世所罕及的。具體的設計主要是參考《周禮考工記》與其他古籍中記載的佈局及營造原則,並借鑑前朝各代京城的經驗。(蔡大雅)
(1)經營擇址:
安全、易守難攻、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山水匯聚
西安三面環山,東臨黃河,漢長安城位於渭河以南的關中平原上,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軍事要地,它有“山川之固”的地理優勢,所以成為帝都。西安所在的關中平原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流眾多,為農業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地理條件,使西安成為了全國最富庶的地方。
當時漢高祖劉邦定都關中,正是基於此。漢代的長安城位於西安龍首山的北麓,這裡臨近渭水南岸,地勢較為低窪,水中的鹽分含量也偏高,在軍事上也有諸多不利的方面。因此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楊堅在長安城東南龍首塬南面選了一塊「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書·高祖紀》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為「大興城」。(維基百科)唐代的長安是在隋朝大興城的基礎上改造的。此時的長安北靠龍首山,南對終南山,另有湧、滴、涇、渭、灞、瀘、灃、潦八條河環 繞在它的周圍,形成了著名的“八水繞長安”之勢。使長安更加富有,也使唐朝的發展迅速達到了歷代王朝的巔峰。(風水學百科全書)
(2)取中、中軸線對稱佈局:
西安市,簡稱鎬,古稱長安、京兆,位於中國內陸腹地,是中國大陸的地理中心,一個典型的放射型城市。歷史上自周朝起,有秦、漢、隋、唐等共17個朝代在此定都,是中國古代建都時間最久、數量最多的都城,曾經作為中國的首都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1,200多年,在這些朝代中,曾建都長安的漢朝和隋朝與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維基百科)
唐長安城城市按中軸對稱布局,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宮城位於郭城北部正中,有皇宮太極宮,皇城位於宮城以南,分布著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等祭祀建築。外郭城,也叫京城,為居民區。
外郭城內有大街22條,縱橫交錯的街道將外郭城分作了110坊(隋稱「里」);唐代長安以皇城中央朱雀街為界,街道整齊,白居易詩云:「百千家似圍綦局」,其街道南北向的十一條,東西向的十四條。外郭城牆上開十二座城門,南面正門的明德門為正門。(中華百科全書)
 
圖27.長安城平面(維基百科)
(3)長安空間經營規劃的指導思想——周易乾卦
周易乾卦,有健、動、陽、元亨利貞循環無止之意,唐長安城以乾卦概念規劃,順而能健、尊卑有序之都市規劃經營代表。龍首原介於龍首原與南邊的山區之間有六道東南、西北向的平行坡地,高度依序向南遞增,其線條恰好形成周易乾卦的卦象。乾卦為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象徵天;六爻皆為陽,以龍為喻,正好符合天子之都的意象,是故負責規劃的宇文愷,將長安的佈局順應六爻的爻辭設計,傚法天地不息之運轉,以期王朝國勢亦能長治久安。中國傳統的方位觀是坐北朝南,所以初爻成為最靠近龍首原的坡地使用的指導原則,如此依序向南,根據各爻的爻辭規劃最適合該地的使用方式。(蔡大雅)

圖28.(本研究)
(4)最尊貴--九五爻為寺廟、道觀:
在乾卦的六爻中,以第五爻「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最為尊貴,古來稱皇帝為「九五之尊」,即源出此。但在長安城的規劃中,第五道坡地上建造的卻非天子所在的宮殿,而是佛教的寺廟及道教的道觀。古人通過這種無聲的建築語言表達人對天對神的崇敬,皇帝雖然貴為天子、擁有天下,卻也不敢妄自稱大,並不認為君德足以配據一片有飛龍在天之勢的土地為己用,風水寶地只能用來建造供奉神佛的寺廟塔樓。一東一西,九五高地上巍然聳立著長安城中最大的寺廟及道觀,與其他遍佈城內眾多的寺院塔樓共同塑造出長安城壯麗的輪廓線。(蔡大雅)
(5)高處—九二爻為宮殿:
乾卦九二爻「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高之處建置宮室,因九二依孔子的解釋,為「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正是為君者所該具備的德行。君主居此或能時刻修德言善、利及百姓。龍首原上大明宮的建立,使李唐王朝統治者更加佔有高亢而優越的地理位置。站在龍首原上,俯瞰全城,更顯一代帝國一統天下的氣度與風範。(互動百科)
在漢的長安舊城裏,由於朝廷的各個官府衙門未與民宅住處分隔開來,導致人民在使用城市空間上互相干擾。新城為改善這種情況,事先將土地使用作功能區分,使官府之類的公家建築群全集中在一起;乾卦六爻中的九三爻辭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元咎」,正適宜勉勵為官者勤政謹行,遂將行政機關設立在九三的坡地上,而且官府靠近位於九二的宮廷,也便於百官的上下朝與公事文書的往來。依照《周禮考工記》的匠人篇中記載的都建藍圖「前朝後市」的規劃原則,市場應該設在整個城市的北邊、位於宮廷之北,因為根據傳統的風水觀念來說,北方屬陰,而市場人來人往,陽氣旺盛,正可以調和該地。但長安城的市場卻非置於九二宮城之北的九一上,而是位於九四坡地上,因為九一為「潛龍勿用」,所以不作任何建築上的使用,只歸為皇帝的禁苑,供皇室遊獵用。長安的市場選在九四坡地上,因為九四的爻辭為「或躍在淵,無咎」,商業交易亦具備靈活性及積極性,適與這個爻象相合,市場設立於此可承地利之運,促進商業發展。(蔡大雅)

圖29.長安城(風水學百科全書)

圖30.大雁塔觀廣場(維基百科)
三、紫禁城
燕王朱棣1399年「靖難之役」取得帝位,建元永樂,是為明成祖;燕王經營北平十幾年,具重要地位;
(1)經營擇址:國防安全、易守難攻、山水匯聚
明王朝主要威脅危險來自塞外蒙古殘餘勢力,為防守北方國防安全,又北平為其興王之地,並且北京城的形勢如楊榮《皇都大一統賦》賦文所述:右挟太行、左握碣石、背靠險嶺重關、面臨平原廣澤、冠九州之形勢、實為天府之國,上映析木之天象、南面而聽天下,下應艮位之地理、成始而成終,陰陽風雨當天地之中,適居中而建極。

圖31.明北京城(王子林) 圖32.北京城大局(本研究)
(2)取中、中軸線佈局:
紫禁城位於北京都城正中,中軸線穿過皇城正中,也就是穿過紫禁城中三大殿、後三宮。紫禁城正門為正南面的午門,北門為神武門,東門為東華門,西門為西華門。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的宮城,全部宮殿分“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由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的中軸線和中軸線兩旁的殿閣廊廡組成。(百度百科)
明北京城的中軸是天軸(假想有一根天軸貫穿天體、北極星位於天軸的頂端,整個天體就是以它為中心旋轉的;而與天軸相對應的大地的中心的投影是在大地的東北方(即幽州),也就是明代北京城。)的投影,以此確定明北京城是天下的中心,天下所有的山川都繞著它而佈局;北極星是天的中心,北京城的中軸亦起著分陰陽、定四時的作用。(王子林)
又曰「陰陽風雨當天地之中,適居中而建極。」(王子林32)

圖33.中軸線九門(王子林) 圖34.取中(微基百科)
A.午門 B.神武門 C.西華門 D.東華門 E.角樓 F.太和門 G.太和殿 H.武英殿
J.文華殿K.南三所 L.後三宮(乾清宮) M.御花園 N.養心殿 O.皇極殿
(3)山水氣匯聚(19)
城護城河水自西北乾卦「天門」入,悠遠三折環抱「金水形」,自巽「地戶」流出。有山(人工假山景山)有水、依山傍水配置。山與水之間的區域,恰為外三殿、內三殿使用的明堂空間。背山面水,為郭璞有生氣的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郭璞葬書),亦為先天八卦山澤通氣格局,風水所要求的吉祥地點,是有山亦有水,無水要人工創造水。

圖35.紫禁城山水圖(本研究)
(4)風水格局
帝都擇址,龍穴空間龍來勢長遠、水大彎抱、帝都垣局大聚。紫禁城龍脈長遠,三大幹龍之北龍,起崑崙中脈、至闐、燕然山,至天壽山落平洋,方廣千餘里,結帝都垣局。天壽山是紫禁城的龍脈主山,龍脈皇帝依賴它而帝位永續,百姓依賴它而堅定生活的信念。天壽山為眾山的凝結,氣勢磅礡,為眾山所拱衛。
紫禁城龍穴空間:(1)隨龍水深長。(2)界龍水:黃河前繞(金水城),鴨綠後纏(水纏玄武),(3)界脈水:灤水(經河北灤縣)、潮河、桑河、易河,界住龍脈。(4)龍虎朝案:朱熹:「前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重案、江南五領為第三重案」(5)四獸: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南襟河濟、北枕居庸。
中國古代大規模的建築群,如城市、宮殿等建築,大到國都的設計、帝王陵寢的建造,接受風水之影響,外部空間的佈局受風水「形勢」說影響,如紫禁城總體規劃中,單體建築遵循「百尺為形」的原則,午門是宮中最高單體建築、高37.95 m,具震壓威慑作用,太和殿位居九五至尊,高35.05m,而其它建築都在35m以下。
交泰殿為結穴所在,作為皇帝新婚房,有「生生之謂易」,出丁旺盛、國祚綿延不絕。

圖36. 紫禁城大勢圖(本研究)
(5)龍吉祥物
易經乾卦、以龍為象,「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取其經營管理、如乾六爻、龍健而不懈、動、元亨利貞循環無止、變幻萬千,又龍為大吉祥物是華人信仰的象徵,因此尊貴空間皆以龍圖騰為具體表徵。紫禁城以五爪龍示現皇帝唯我獨尊,在門楣(五龍、五爪龍)、椅背、屏風亦皆龍的圖騰。
乾龍喻管理機會之掌握、要待機(潛龍)、造機(利見大人)、甚至奪機。

圖37.乾清宮龍的圖騰(百度百科)

圖38.保和殿(微基百科)
(6)至高、尊貴
太和殿是紫禁城最高的建築物、亦是經營管理、發號施令最高單位,太和殿位居九五至尊,高35.05m,而其它建築都在35m以下。
 
圖39.太和殿—至高(維基百科)
(7)洛書九宮之勢:
紫禁城中軸線、對稱平衡,九五至尊;坐北朝南、南面為旺。取1、6、8、9數為吉祥,即前三宮、後三宮坐落之位置。

圖40.洛書(本研究)
(8)河圖吉祥陽數:
河圖數1、3、5、7、9為陽數、為奇數,紫禁城中軸沿線的門均採陽數配置,太和殿臺基亦採奇數階。

圖41.門數圖(本研究註)
(9)空間配置、四象陰陽
紫禁城空間配置符合太陽、少陰、少陽、太陰之四象格局,前陽、動、採午門設計,外交活動、對外宣揚政策皆在此舉行;後陰、後三殿空間、后妃及皇帝生活起居私密之處,如交泰殿、坤寧宮即位在此。

圖42.紫禁城-四象圖(本研究)
四、總統府之經營佈局:中正、方圓、平整、高聳
以現今中華民國總統府為例,稍小規模的空間,其經營管理仍掌握易經空間的模式加以佈局,說明如下:
(1)沿中軸線配置:
總統府宅內空間佈局,由二樓正大門、敞廳,三樓大禮堂、晴廳(日據時代為總督辦公室)、虹廳皆沿中軸線佈置。

圖43.總統府二層平面(總統府網站)
日據時期總督府廳舍內,儀典式空間或高等官辦公空間都安排至日字形平面的中軸上,其餘四周是一般事務性辦公空間。地面層為附屬及服務性空間,二至五層以事務性空間為主,而一般辦公空間講求實用,並無過度華麗裝飾,僅在中軸儀典性空間充滿華麗威權的空間感。(總統府網站)
(2)對稱耐震平面佈置:
總督府平面為「日」字形,雖有象徵日人統治之說,但實際上這是最佳的耐震平面,再加上一至五樓設計有八角形封閉式盒狀構造,更有助整體結構的穩固及耐震。此外東、南、西三側設有陽台空間,北側可能因日照採光的考量而未設計陽台,故實際上總統府並非是一個完全對稱的平面。(總統府網站)
八角亭,總督府時規劃為吸煙室,面對中庭突出之四角隅,據聞此乃當時評審設計的委員中村達太郎認為此有耐震作用,而使之保留(總統府網站)

圖44.森山松之助設計平面圖(總督府公文類簒) 圖45.八角亭(總統府網站)
(3)至高:
中央塔樓總督府廳舍建築中央塔樓達六十公尺高,俯瞰整個台北市街,堪稱日據時期全台最高的建築物。原先設計為六層高,但為了突顯統治者的權威,故將高度再提高至11層。塔頂由下而上巧妙地由四面轉為八面,並加以造型簡潔的立體 柱式。(總統府網站)
(4)大中至正:
總督府平面為「日」字形,這是最佳的耐震對稱平面空間佈置。中正之正大門、位居正中,且具凸出之造型與地位。正立面含塔樓為正三角形構造,東面廣場與明堂亦配合成中正之態。
 
圖46.總統府立面圖(總統府網站) 圖47. 總統府立體圖
(tw.myblog.yahoo.com/nice5008)
肆、易學對空間之地天、地人經營管理
空間之經營管理,除了解決“地”的問題外、進一步可藉天時以催動地利而福人,即易三極之道的經營管理,《易•繫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地利配合天時的方法多端,如定都經營之初、配合天星、天象的運作,即易所謂「仰以觀於天文」,又企業總部之擇址須配合都市及地運的發展,企業開基豎造亦擇好的天時以造命開運,空間如何加強人性的經營管理亦為我们所必須要注意的,分述如下:
一、地空間上映天星
定都,定中軸線、立向,眾山水吉祥來應,是經營管理上重要的工作;如紫禁城定向、「上映紫微垣,紫微垣正臨亥地,北斗七政以翼垣」(地理人子須知),「明北京城的中軸是天軸的投影,以此確定明北京城是天下的中心,天下所有的山川都繞著它而佈局。」(王子林)
台北建城亦上映北極星,最早為台北建城規劃的是福建巡撫芩毓英,他以北極星作建城的基準點,使南北軸線有定位,形成方形城池、街道十字形交叉,重要軸向為南北向的建城方案。岑毓英在西元1882 年調任雲貴總督;築城工程諳堪輿的劉璈接任繼續督辦。劉璈認為台北城“後無祖山可憑,一路空虛,相書屬凶”,故更改城牆的方向,使北城牆背倚七星山,兩城牆透視消點在七星山,七星山位於台北之東北方,即後天八卦艮方,易之四門的鬼門,台北平面空間艮方有高山(少祖山)來護衛。
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經營者謀求天時、上映天星、配合地利等相地的行為,亦為易學天、地、人三極之道。

圖48.(本研究)

圖49.(劉武昌)
二、空間之變易與不易(地運之轉移)
「易是變的意思,易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李亨利),空間開發之時機、地運隨著景氣、都市建設、交通改變、地運變化隨時在改變,「這符合台北風水的變遷史,從早期的大稻埕、迪化街、延平北路、重慶北路、中山北路,到現在的仁愛路、敦化南北路。連知名的大企業也群集在此,相互輝映。」(李亨利),企業總部沿敦化南北路、信義計劃區、仁愛路設立;諸如新光集團的新光人壽大樓、霖園集團的國泰人壽大樓、遠東集團的遠企購物中心大樓、東帝士集團的東帝士摩天大廈、宏國集團的宏國大樓、台塑大樓、宏泰大樓、中國信託大樓、亞信集團的環亞大樓,《繫辭傳》曰「物以群分、方以類聚。」。
易經「變易與不易」、「改命造運」的智慧,開創出不同局面。乾卦「元亨利貞」、「和諧」、「大」、「中」、「至」、「正」開創出企業得意的空間。

圖50.台北市地圖(遠流)

圖51.仁愛路(本研究) 圖52.敦化南路(本研究)
三、選擇天時(造命開運)
大自定都、立縣,小至個別建築物,在「鼎新開居」、「倒堂豎造」,或「補龍」、「扶山」、「立向」、「修方」等動作時,動工之初經營管理均有擇日的行為,即選擇吉日良辰以「補龍、扶山、立向、相主、修方」,要人命配合地利、且選擇吉祥的年月日時以造命開運;即天時配合地利、天時相主命、地利配合主命,亦即「人法地」、「地法天」、「人順天」,天時、地利、人命,兩兩配合、三才合一為吉,以加強造命開運的力量。
楊筠松有〈千金造命歌〉之說,曰「年月要妙少人知,年月無如造命法」、又「吳景鸞曰:選擇之法,莫如造命,體用之妙,可奪神工」〔協紀〕亦言要造命開運須借助於天時選擇之重要性。又造命,要先明體用關係,即《協紀》曰「所謂藏神、所謂地德上載,造命之體也。所謂合朔、所謂天光下臨,造命之用也。」〔協紀〕天時也要與地利配合,所謂「吉地要良時催」,以天時能量加強地利能量來福蔭主事者,郭景純曰:天光下臨,地德上載,藏神合朔,神迎鬼避,即造命體用之謂也。」〔協紀〕,其方法:
1、要得天氣、地氣匯聚之吉穴為用,即「天光下臨,地德上載」;
2、要藏神,即「收藏地中元神;選成四註八字、干支純粹、成格成局、
以扶補龍氣,則地脈旺盛而上騰於墳宅之中。」〔協紀〕,
3、要合朔,即日、月、金、水吉星照臨,如「取初一日太陽太陰合照之義」。(李亨利.王慶文)
四、人要順應自然之宇宙觀
人從事“地”空間之利用,要順應自然的宇宙觀,勿地小圖大、超限利用、失去基址地質要穩定的安全性,最後因大自然反撲造成重大災害,故順應自然生態的運作、為經營管理重要的一環。老子《道德經》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因此,雖「人定勝天」,但亦要「師法自然」。
人進行空間龍局的選擇,要順應自然生態能量場之運作,要選擇高燥安全、避開水冲、割,地質不穩定之處,《陽宅十書》論宅外形:「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要,關係人禍福最為切要。若大形不善,縱內形得法,終不全吉。」,又《老子》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風水要「得水」、亦不可輕忽水的破壞力;自然力量的影響、如水之利萬物,順之則安、逆之則危;為塑造風水而超限利用、自然反撲易造成土石流家破人亡的災害,是天災、亦為人禍;《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圖53.龍局圖 (本研究) 圖54. 四獸砂圖(本研究)
伍、空間之顯隱、陰陽管理
空間之管理,因易學之異同,有尊榮的、顯性與隱性、陰性與陽性之分別,分述如下:
一、尊顯的管理
總統或企業總裁進出建築物有專用大門入口,通常在中軸線上;如總統府的建築是以一樓為基座,若從正大門的迴車道、台階入府便直上二樓。依禮儀,僅供總統、副總統及晉見的賓客進出,其餘人員均不使用這道門。車輛可由車道行駛至此,進入正大門後即為前廳,前廳與敞廳(廣間)相連。(總統府網站)
日據時期總督府廳舍內,儀典式空間或高等官辦公空間都安排至日字形平面的中軸上,其餘四周是一般事務性辦公空間。

圖55.大門(總統府網站)
二、空間之顯性管理與隱性管理
經營管理的方式有顯性與隱性之分﹐顯性即公開﹑對外的﹐隱性則需秘密性﹑預先溝通協調處理的:如「顯性的管理是宰相、那宰相不能處理的,就輪到國師,國師就是隱性管理;由此可知治理國家,在中國古代的系統分為二套,一套為大家可見的宰相在處理、天子在處理;還有一套,大家都看不到的,掌握社稷一部份的,即是國師。」(徐木蘭),而國師也有一定的人品與條件,必須「能力強、人品沒有瑕玼、口風緊、對外不隨意洩露天機。」
顯性經營管理空間,如運籌帷幄、決策、發號施令的空間;隱性經營管理空間,可溝通、協調、談判的空間等;舉例說明如下:
(1)運籌帷幄、決策、發號施令的經營管理空間:
這屬顯性經營管理空間,如紫禁城太和殿之九龍椅,是皇帝發號施令之處,如台北總統府之總統辦公室,常為龍局穴位所在;總統府之總統辦公室,乃一運籌帷幄、決策、發號施令之空間,這裡是總統處理公務、簽署文件、思考與決策的地方,面積約為24坪。辦公室牆面及地毯均採色調柔和的淺色系,室內陳設相當簡單。 辦公桌上放有待批閱的公文;整潔的辦公桌,顯露總統一絲不茍,條理分明的態度。
辦公桌正對面的牆上,懸掛著世界地圖,前方則有一組沙發椅和茶几,總統經常會在這裡和重要官員、核心幕僚研討重大決策;右前方的矮櫃上,放著幾張家人的照片,是辦公室中唯一可以感受到總統個人風格的角落,來自親情的鼓舞,也是總統為國奉獻之際,最堅強的支持力量。

圖56.總統辦公室(總統府網站)
台灣晴廳,位於三樓中軸線上,日據時代為總督辦公室,台灣光復後改為總統會客室,是總統接待外賓最主要的場所,它在色調上採用明亮耀眼的藍色系,在布置上也呈現兼具現代與抽象美感的藝術風格,以凸顯政府重視創意與積極營造國家新氣象的願景。象徵海洋的藍色地毯,搭配天花板上以「台灣單桅戎克船」為設計概念的燈飾,角落四方寓有指引方向與空間涵意的立燈,及上有台灣達悟族菱形織紋的窗簾,象徵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都是站在一艘船上, 有著相同命運的共同體,迎接旭日東昇,奮勇向前,團結一致,追求美好未來與光明遠景。(總統府網站)

圖57. 晴廳(總統府網站)
總統說明政府現行能源政策及未來願景,強調發展替代能源是不變的政策方向。
(2)溝通、協調、談判的經營管理空間:
這屬隱性經營管理及雙向管理的項目,在紫禁城裏,具溝通、協調、談判空間功能的為保和殿、乾清宮;企業經營者有談判、協調、經營的空間;總裁辦公桌前有擺設談話椅、為較重視溝通協調之管理方式,若總裁辦公桌前無擺設談話椅、為較屬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之單向性領導統御式管理;總統經營國家事物亦然,大禮堂在日據時期稱為會議室,是重要事務會議、協調的場所。

圖58.總統府大禮堂(總統府網站) 圖59.台灣綠廳(總統府網站)
「台灣綠廳」是總統接待外賓的重要場所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對外的文化、經濟、政治交流互動的舞台。設計概念能具體展現出新時代「台灣文化、自然、人文與台灣生命力縮影」的新精神殿堂形象相呼應,讓各方貴賓置身於其中,體會台灣文化的本質與蘊涵的盎然生機。

圖60.三樓台灣綠廳.虹廳.晴廳位置圖(本研究)圖61.虹廳(總統府網站)
以「虹」為名的總統府宴會廳,是匯集人文思維與宏觀藝術的意動空間。由於宴會廳以宴會交誼為主,故整體色調之設計以紅金色為主,以期營造出穩重高尚、又不失歡愉氣氛之特色,而且彩虹之意象如同橋樑,是跨界兩端聯繫溝通的象徵;且彩虹之七彩也象徵多元並存、交流融合的意象。「台灣虹廳」除作為總統、副總統小型茶會餐宴使用外,同時兼具小型記者會的場所,雅緻的氣氛常使賓主盡歡。(總統府網站)
三、陰、陽特性管理
管理要滿足陰陽、上下、天地、剛柔、明暗等之特性,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此方能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目標:
(1)陰陽上下、尊卑交流
先天八卦、乾(陽)在上、坤(陰)在下、符合易傳天地定位、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則管理權屬高低,有一定的位置,互能體諒、效率可見;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在如此封建制度下,管理須要上下溝通、交流,若上位的永遠在上、下位的永遠在下,形成「天地否卦」,陰陽不通,資方及管理階層姿態非常高、勞方及被管理者不能反映表達意見,無法形成「地天泰卦」、陰陽相通,則非一人性化之管理。
(2)兩儀四象、陰承陽、陽乘陰
太極即是元、無始無終,空間是至大也是至小,兩儀為對比的陰陽,四象、萬事萬物皆陽中藏陰、陰中藏陽,老子有言獨陰不生、孤陽不長,經營管理亦然,要有守有攻,不可僅有全攻或全守;全攻時若遇經濟不景氣將導致衰敗,全守時將導致過度保守而僵化。初創企業應比照太極、兩儀、四象精神,有彈性、有攻有守。
另企業經營管理,要「以陰承陽」、即陰爻的上面為陽爻,表將順從君、總經理遵從董事長。也要「以陽乘陰」、陽爻的下面為陰爻,表君約束將、董事長約束總經理,此為剛柔並濟的理論。(徐木蘭)
(3)心靈空間的提昇
陰性的經營管理中,人心靈空間的提昇對經營者和非經營者都很重要,需先要有正確的人生、哲學、價值觀,老子亦提出「水的哲學」,處世態度要謙、要虛,《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篤。」;要有如水「柔能克剛」的哲學觀,《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但毅力要如滴水穿石般堅持。
道家認為天道是自然秩序的法則,一切要本其自然,「天人合一」運用「易經、老子、莊子三玄」之哲學觀,來調整個人「心理」、觀念以造命開運,而且也說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9〕之「天、地、人」共生共存觀。
陸、結論與建議
易學「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太極」空間,空間是至大也是至小,一物一太極;太極空間,為一明確界圍、如長安城、紫禁城的城牆等,南京城在建城完成時共有四重城牆,利於安全管理。空間管理有顯性與隱性、陰性與陽性等「兩儀」之分,不但要重視運籌帷幄、決策、發號施令的顯性經營管理,並且更要重視溝通、協調、談判的隱性及雙向的經營管理空間;陰陽上下互諒、尊卑溝通交流。如「四象」、萬物皆陽中藏陰、陰中藏陽,但獨陰不生、孤陽不長,所以經營管理,要視時機有守有攻;管理要遵循「以陰承陽」的倫理觀、使上下有序。
易學所言空間涵蓋天、地、人三部分,從都城“地”的營建管理來說,卜定都址,取中,定中軸線、立向,是古今都城經營管理上重要工作,「易之道以中為貴。」《易拇》;如紫禁城定向、「上映紫微垣,北斗七政以翼垣」,台北建城亦上映北極星;紫禁城,中軸線穿過皇城正中,即穿過紫禁城中三大殿、後三宮、九重門。
空間之經營管理,除了解決“地”空間的問題外、進一步可藉天時以催動地利而福人,如謀求天時、上映天星,配合地利地運以利企業總部擇址、豎造等;天時要配合地利、地利配合天時,所以在地利和時間方面都非常巧妙搭配,即如楊筠松“千金造命歌”亦明述及。此外,易三極之道,「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繫辭傳》,亦推而廣之,人從事“地”空間之利用,要順應自然的宇宙觀及以人為本的目標,實現人性化的管理,老子《道德經》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是經營管理的主角。
從古都的經營與管理的啟發,說明天地人三極之道對中國思想、學術、文化、生活、空間規劃、建築等影響深遠,因此在探討經營管理已為顯學的今天,我們期待大如國都的選址、規劃興建,城市鄉鎮的計畫或企業公司廠區的選擇營建,小至住宅建物、生活環境的經營管理,都能將天時配合地利、地利空間配合人和、人和更應遵循天時而進退緩急,都應納入學術的探討、理解,並加以整合應用,使易學之天、地、人、玄做為經營管理的原則與作法,使經營管理更趨真善美。
參考文獻
【1】 易學啟蒙,朱熹,武陵出版社
【2】 周易本義,武陵出版社,1995
【3】易拇,清萬年淳,老古文化事業公司,1992
【4】欽定協紀辨方書,四庫全書,子部
【5】李亨利博士等,中國神秘造命開運法
【6】向古人借管理智慧-中國古籍「易經」的系統性探索
國科會專案研究結案報告,主持人李亨利、研究徐木蘭
【7】紫禁城風水,王子林,世界出版社2005
【8】老子《道德經》,時報文化出版社
【9】孫子兵法,春秋孫武撰.時報文化出版社
【10】葬書,郭璞,武陵出版社
【11】陽宅十書、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堪輿部
【12】陽宅風水中有關造命開運法之初探.李亨利.王慶文.2009
【13】台灣傳統建築構造類型、論合院格局;許財華 2002;楊裕富博士指導
【14】陽宅集成,清餐霞道人,竹林書局
【15】中國都城建設的典範-長安城.文 蔡大雅. 新紀元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