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由『國際道家學術總會』會長 李亨利 博士精心製作『道家易經占卜牌』,現在已有『線上免費占卜』『測字好好玩』 『占卜好好玩』等系列供大家線上免費使用!@對占卜結果有任何疑問﹐還可到『國際道家學術總會臉書粉絲專頁』發問哦!

網頁翻譯

國學與經營管理墨寶

第二屆學術大會墨寶

第一屆學術大會墨寶

誰在線上

現在有 49 訪客 在線上

國際道家粉絲專頁

參觀人氣統計

本會常年法律顧問

常年法律顧問:李良忠律師

潘氏祖墳風水評論 - - 朱長曉老師

 

潘氏祖墳風水評論

2002-08

道術部 朱長曉老師     摘錄:《道家會訊》

風水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古老方法和技術,即以陰陽五行的生剋制化及《易經》八卦為理論基礎,來指導人們如何確定陽居積和墓地塋墳的位置、座向、佈局、營建等一係列的主張與方法。它最早出自於晉朝郭璞的《葬經》:「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 水」,又曰:「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所以簡單的講,就是相信自然環境的形、方位、景觀以及這其間的關係,具有一種超自然的量,能夠影響一個人和他的家族子孫,甚至這整個族群的福、禍、盛、衰,這種方式的信仰和觀念,就是所謂的「風水」。

而中國的龍脈發源於崑崙山系,它位於新彊與西藏邊境之間,延伸為八條主要的大龍脈,有五條幹龍落入外國,只有三條幹龍入我國的國境,分別為入山西、山 東、河南的艮龍,入甘肅、四川、陝西的震龍,入雲南、貴州、福建(包括台灣)、廣東、廣西的巽龍;因此,台灣的龍脈是發自於崑崙山脈的東南幹龍,從福建的嶺南、武夷、廈門、金門、澎湖渡海過峽,至玉山主峰衝起作頂為台灣山脈的祖山。

而就台灣而言,北部的龍脈源自中央山脈的奇萊主峰,轉雪山山脈由桃山趨至棲蘭山再分枝脈,有向西北行者,經拉拉山分入慈湖、三峽。有向北行者,經東眼 山、熊空山分趨三峽、土城、安坑、中和、永和、板橋。向東北行者,一枝脈入烏來,主脈衝起烘爐底山,東入礁溪、頭城,西入翡翠水庫,而主脈出鶯子領,分枝入坪林。向左行者經分水崙,入南港、公館、景美、松山、台北市、汐止、暖暖、侯硐,從基隆河而出。向右行者經三貂嶺,餘枝脈東出雙溪、貢寮,主脈沿基隆河 北岸而行,至基隆山,出瑞芳;右出陽山、紗帽山,衝起七星山、大屯山,分出金山、萬里、三芝、淡水、北投、天母,而於關渡過水,再衝起觀音山群。

而位於台北市德行東路山上的潘氏祖墳,若不是受邀參與此次修繕的機會,總會誤認是「吳火獅紀念館」的基址;但時空相差一百三十幾年,因為同樣是土脈石 穴的落脈,受淡水河口的落日餘暉的映照,將其紀念館內附著在山邊的那顆大石頭,染成嫣紅彩霞,像即烘爐內的熊熊烈火(據可靠的消息來源,此顆大石頭接脈處為吳火獅老先生的墓寢,因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保護區內,所以不能夠豎立墓碑,而 改為紀念他老人家的紀念館),此地或因此得名為烘爐山-「烘爐」與「鴻臚」有同意不同義之涵義,那就不是筆者所能臆言的。

話說回來,潘氏祖墳位於「吳火獅紀念館」的前脫脈砂處,它由中央山脈的祖宗山一路辭樓下殿,層層剝換而來;就此穴場近處轉為迢迢橫龍,就入首一節而 言,它由大屯山的橫支脈脫出,故考據古地書《玉髓經》曰:「重重橫山祖次,但正脈專在一頭,而橫處乃有脫脈之峰,即為捲廉殿試。蓋橫者,御地也;空洞者,抓廉也;獨峰者,就試也」,而面對對岸衝起的觀音山獨立的山峰,是完完全全合乎「捲廉殿試格」的貴龍。

站在潘公宮籌的墓陵前面,發現墓穴後頭有一顆大石頭,在墓穴的左右也各有一顆,天成自然,樣像三足之鼎器,故曰「一窩暈平」、「三台鼎峙」,所以吳火 獅老先生的陵墓,不能算是得到正穴位,也聽說葬後吳家家族內口舌是非、爭訟不斷,故又改遷於觀音山吳家祖墳內,但筆者相信墓陵還在紀念館內,因為那邊有二十四小時的警衛輪職守護著。

在潘公宮籌的墓陵的曲手壁及鰻尾壁上刻有許多的墓刻文字,其中有一段是有關於此墓穴分金、立向、坐度的記載,為「貴穴正針地盤格龍,甲脈入穴,立寅申 兼甲庚,庚寅、庚申屬木,分金內局。亥卯未縫針天盤定向收水,立寅申兼艮坤,坤向屬金,內外盤均坐尾十四度木,向觜半度土,合雙山三合玄空分金,生入剋入,玄關通竅。右水倒左,出坤未水,絕處逢生,乃自生向,收右邊養生官祿水上堂,吉;左邊病死絕水不到堂,歸未庫,去亦大吉」,這裡牽涉到有一些風水的行 事術語,筆者稍加解釋一下:

1.
潘公宮籌生於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年(西元1794年),卒於咸豐丙辰年(西元1856年),享壽六十有齡,於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安葬而不立碑, 後來於同治九年(西元1870年)才改遷葬於鴻臚山,穴坐寅山兼甲,立正針庚寅庚申木分金,而仙命為甲寅年坐寅山,謂之犯「命座殺」,大凶,可是潘公卒後並未立即下葬,是死後15年才覓尋到吉地改遷於此地,所以根據《林先知通書便覽》的記載:「甲寅命葬寅山,犯命座殺;古賢人不忌」,而此穴樣似三台鼎峙,取「鼎」「甲」「傳臚」,用意至深至切,值得借鏡。

2.
有地盤正針、天盤縫針,這證明此為三合派的前輩地理師,大致上他們所採用為三針式,為地盤正針格龍、立分金及定穴位,人盤中針消砂,天盤縫針納水,所以甲脈入穴屬木,與分金庚寅、庚申納音屬木比旺。坐度為尾十四度,尾宿星名為尾火虎屬火,共十九度,向山為觜半度,觜宿星名觜火猴屬火,而根據古籍《瀛海 經》的記載:「渾天星度五行:尾宿十一度半至十七度太屬木……;觜宿屬火,舊半度,今少度,屬土」,因此尾十四度的渾天星度五行屬木,觜半度的渾天星度五 行屬土,因此「觀星望斗」、「上觀天時、下察地利、中定人事」是前賢的地理師所必備的條件,不是後學之我輩之地理師,為混口飯吃而滿口胡言謂葬後能「寅葬卯發」、「富比石崇」;所以龍脈、坐穴分金與坐穴的渾天星度五行相同比旺,天龍脈、坐穴分金剋向山的渾天星度五行,此為生入剋入律法也;坤向屬金為 「玄」,甲龍屬木為「關」,水口為「竅」,歸未屬木庫,來龍與去水同歸於一庫,謂之「玄關通竅也」。

3.
根據墓刻文字中的記載:「立寅申兼艮坤……,右水倒左,出坤申水,絕處逢生……,收右邊養生官祿水上堂……,左邊病死絕水不上堂」,意思是說立寅山兼 艮(此為天盤立向),收右邊的坤申水過堂前,筆者此時稍為愣了一下,以在德行東路的山上望著觀音山,淡水河的水口應該由左邊流向右邊,那有可能入水口在右邊而流向左邊呢?後來靜思一下,才恍然大悟,原來淡水河的出水口接近於大海,受到海水漲潮回流,至關渡後有為兩條支流匯集,一為新店溪,一為基隆河,其中 一條支流沿著基隆河的河水回溯至現今的台北縣汐止市,水波才會停止,故該地因而得名;所以站在陵寢往前看受潮汐的影響,才會形成右水倒左的現象;若以現今站在陵寢往前看受潮汐的影響,才會形成右水倒左的現象;若以現今站在陵墓往前望觀音山,淡水河的水劫流向為左邊流向右邊,因此吉水轉為凶水,名為「墓絕沖 生」;百年後的今天,淡水河回溯力量受到外在因素的阻力愈來愈大,果真如此,那潘公的後代二房、五房及八房的子孫,在錢財及不動產的使用上要特別的費盡思量,因為地書云:「山管人丁水管財」,還好目前站在穴場內,因為有排樹林在前方遮掩之,不見水之來去,稍有化解之力焉。

古諺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道德、五讀書」,此些說明潘家十六世祖潘公宮籌為了延續潘家的文學造詣,刻意改遷於鴻臚吉穴,取意「鼎甲傳臚」、 「三元及第」的苦志;又後代子孫未盡克盡其責,讓其祖墳荒蕪多年(因墓碑字體已糢糊不清,曲手壁的墓刻文字也受黃土遮掩,田此證明),墓前兜池內雜草叢生,加以「多子餓死爹,多媳婦累死婆婆」,已不復光耀鄉里。幸好在其後世子孫潘以長先生的努力奔走之下,將其申請為台北市古蹟,讓其祖祖墳能夠再次光宗耀 祖;想想看,如果修繕工竣,幾千幾百的後代子孫同聚一堂來祭祖,雖不能比財氣,但人氣之最,不是您我所能夠造次的。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站內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