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結邪驅 午端慶
日期:1998-05
杜蕙蓉整理
摘錄:《自立晚報》
民俗節日中,端午節雖不若過年那樣有團圓的熱鬧氣氛,也沒中秋節詠月的詩人唯美情懷,但是這一天的插艾草、菖浦、喝黃酒避邪,甚至是划龍舟、包粽子等活動,卻也讓其趣味十足!不過,以『造命』的角度來看,端午節可是避災、驅邪、結喜氣、帶好運的最佳日子,如果有時間,還是不要放棄老天所賜予的難得機會。
對中國人來說,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又可稱為女兒節、小端陽、五月節、天中節、午日、沐蘭節、女媧節、娃娃節、解粽節、蒲節、詩人節和龍船節等。
傳統的民俗觀念中,端午節時可在門旁或戶上,掛菖浦(其葉像劍)、松、艾草、柳枝、蒜或葛藤等,以禳不祥、驅邪、避魔。也可已在五月一日至初四間的吉日良辰,備妥小紙扇,於五月五日五時在扇片上畫蛇、虎、蠍、蜘蛛和蜈蚣等五種動物,稱為『五毒扇』,取『以毒攻毒』之義,利用此扇來避邪。
而端午節的午時,如果在屋角的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雄黃煙等,則可以滅五毒,趨穢氣(其方式是將屋中的灰塵、垃圾往室外掃)。另外,也可以讓小孩穿虎頭鞋或雄黃酒在小孩頭上,寫上王字的『虎頭紋』,以『趨惡鬼』。
其實端午節除了插艾草、菖蒲喝雄黃酒避邪外,可以在這一天先備妥五色絲線(或絨線)結成『長命縷』,又名五彩絲、五色絲、五色縷、續命縷、延年縷、辟兵繒、朱索、百索等。其方式是將青色、紅色、白色、黑色和黃色五色線(代表東、南、西、北和中央五個方向)結成絲縷,套在小孩的手臂、手腕(男左女右)或折疊成方勝或掛在胸前蚊帳、搖籃上,以避邪、趨病、使人健康長壽。如果是成年人纏在臂上,就稱為『合歡結』,可以增加婚姻或感情的元力。而如果以此長命縷,在經由有官氣、富氣、貴氣、才氣的七個不同姓的人,各打上一個結,就成為『七姓結』,相傳繫上後,可壯膽,避百邪,保身健,並可使未來的命運更好。
另外,以艾草做的艾人、艾花如配在身上及頭上或繫於小孩的背上,可避邪除穢。
至於在佈局方面,由於張天師像被人們認為具有避邪作用,所以在端午節時,可以將張天師畫像(或印)在黃紙上,並加蓋誅印,黏貼在住家門上,以避災驅邪。另外,也可用泥做成張天師像,並以艾為頭,蒜為拳,完成後,放在門戶上,這種『天師艾』的效力,將更加彰顯,其與繪畫的鍾馗像同樣有效。
在端午節的午時(以早上十一點至十二點為準),若能以黃紙硃書畫八卦或天師、鍾馗像,並在下面寫上『敕令』二字,敕令下中間則寫上『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的兩邊對聯,懸掛在中門或屏障上,這就是所謂的『午時符』,此種『午時符』的壓勝物,可以驅邪、禳禬、祈福,在南宋時就已十分盛行。

圖:【鍾馗圖】/網路轉載
在吃的方面,利用端午節的節氣元力,可以吃五種黃色的食物(例如雄黃酒、黃魚、黃瓜、蛋黃、黃豆等),除了可制煞外,也可以增加財氣。
這一天採百藥燒水,並使全家人沐浴,稱為『百草湯澡』,可袪除穢氣;如沐後再以菖蒲纏腰,據說能治腰痛!
婦女們利用端午節的靈力,可以『行方便』,也就是在清晨時出門,採取益母草(婦女坐月子必備的中藥草)、夏枯草、木椿根等草藥曬乾備用;俗稱雛並效果特別好。此外,在今日『採百藥』貯備,亦甚有靈驗。晉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到,如在端午節配掛『赤靈符』在心前,可以避邪、免災;此習俗在宋朝時仍十分流行。如果小孩記性不好,可在此節時,用紅布製成紅雞心(記性)的袋子,內裝茶葉、米、雄黃粉,掛在小孩的胸前,並能驅邪(鬼怕雞啼)、祈福。
由於端午節的另一個說法是『女兒節』,已出嫁的女兒可以在當天歸寧回娘家;未出嫁的女兒,此日則可以打扮得比較豔麗妖嬌(舊時是配靈符、簪榴花、持彩扇、繫香囊)出遊,可以帶來好運、結喜氣。而為促使紅鸞星動,則可以在頭髮或衣服上,簪以榴花或紅色的飾物,連續五天,應會有感應。
另外,婦女們可在今日『染指甲』,可以避邪、驅魔,而年紀稍長的婦女們,染無名指及小指即可。
(2).jpg)
圖:【女兒節】/網路轉載
回到目錄
按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