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翁山蘇姬 張志戎老師 |
以愛之名─翁山蘇姬 日期:2012-06-04 作者:國際道家學術總會 道術部 張志戎老師 指導:國際道家學術總會 總會長 李亨利博士
父親翁山將軍是緬甸國父,翁山將軍為了緬甸獨立而與英國談判,在1947年7月卻為政敵所暗殺身亡,年僅32歲。﹝她3歲﹞ 1960年﹝16歲﹞,隨出任印度大使的母親前往印度。在印度中學畢業後入英國牛津大學聖休學院,主修經濟、哲學與政治,獲文學學位。在此並結識邁克‧阿里斯,後與他結為連理﹝28歲﹞,婚後育有兩名男孩。之後也在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修畢博士課程。 1988年,翁山蘇姬回到緬甸照顧生病的母親。同年,長期執政的「社會主義綱領黨」領袖吳奈溫將軍下台,緬甸爆發大規模的民主遊行,但是遭到血腥鎮壓。新的軍政府隨後掌權。深受聖雄甘地的非暴力理論影響,翁山蘇姬開始參與政治,並致力於推行民選制度。 1989年﹝45歲﹞她拒絕了將她驅逐出境而獲自由的條件,而遭到軟禁。 1990年獲得「薩哈羅夫獎」,翌年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殊榮﹝47歲﹞。但翁山蘇姬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卻無法親自前往挪威領獎,只好讓兒子代替自己發表了謝詞。 這份謝詞中引述了翁山蘇姬的名言:「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她將諾貝爾和平獎的130萬美元獎金交付信託,用於緬甸人民的健康與教育。 1996年﹝51歲﹞,與外籍夫婿見過最後一面。日後雖知丈夫罹癌,但深怕無法再回到祖國緬甸,放棄英國探望之行, 1999年﹝54歲﹞,其夫病逝。 美國總統布希任內,曾讚揚翁山蘇姬是民主的象徵;多位美國國會議員並將她與印度甘地,及南非曼德拉相提並論。布希總統發表聲明說:「六月十九日是翁山蘇姬六十歲生日,我祝賀她生日快樂。翁山蘇姬以無比的勇氣與毅力,為被壓迫的緬甸人民奮鬥,她的犧牲鼓舞了那些為自由而努力的人。只有在回歸民主政治與國際社會,緬甸人民方可獲得他們應該享有的自由與繁榮。」 2010年10月27日晚,緬甸外交部長在河內舉行的東盟外長晚餐會上稱翁山蘇姬將於11月13日釋放﹝66歲﹞。21年黃金歲月中,幾乎軟禁長達15年。 由翁氏的相觀之,她
左右耳形不一,即右耳外招,左耳為內但露廓,此當主孩提時,父親之亡故。 額形高廣美好,鼻起伏犀貫頂,皆主聰明才幹; 雙顴拱衛,全柄插天倉,魄力強、執行力優; 法令明朗,領導能力一流; 上述皆與相術中「貴格」相關。 相形之下, 眼形不算佳美,因後梢無收,眼球略凸,使人相中最重要之「眼形」,未能加分,是為敗筆。 所幸眼神強而明亮,是為「惡形善眼」,當有轉機與貴人之助;惟六親緣份必少之。 她左手以照片觀之, 是為「川字紋」,主個性獨立自主,不喜拘束,好辯深思。食指亦略長,主領導統御能力優異。 45歲,遭軟禁。壽上無肉,左耳露廓,鼻翼薄且有痣,是為不佳。 47歲,獲和平獎,聲名國際,因顴位拱鼻之故。 54歲,夫逝。左耳露廓,法令深長之故。﹝法令深明,女性主孤;且「單犀貫頂」,也不利配偶。﹞ 66歲,獲釋。口形、眉形、金縷,有所加分。 67歲,今年。整體部位不差,目前尚為緬甸尋求經濟援助,與國際民主支持。 69歲,觀其額形、歸來等部位,筆者覺得此年翁氏將有機會執政國事。 2010年11月16日,美國時代雜誌將她列名在「史上十大政治犯」首位,其他依次是劉曉波(中國)、曼德拉(南非)、甘地(印度)、馬丁·路德·金(美國)、薩哈羅夫(前蘇聯)、哈維爾(捷克)、甘吉(伊朗)、阿基諾二世(菲律賓)和胡志明(越南)。
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