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相
日期:2012-07-05
作者:國際道家學術總會 道術部 張志戎老師
指導:國際道家學術總會 總會長 李亨利博士
人類的舌頭是口腔中的一大束肌肉,幫助品嘗、咀嚼、吞咽食物,也是幫助發聲的器官之一。舌是味覺器官之一,能辨別酸、甜、苦、鹹等味。舌表面的大部分是味蕾,舌尖兩側對甜、鹹敏感,舌頭中部周圍對辣味敏感,舌頭兩側對酸最敏感,舌根對苦最敏感。
希夷論舌:「舌之形,欲得端而利,長而大,上相也。若狹而長者,詐而賊。禿而短者,迍而蹇。大而薄者,多妄謬。尖而小者,為貪人。引至鼻者,位列侯王。剛如掌者,祿至卿相也。」
舌宜身長而頭宜長圓,上有縱理紋等,皆富貴之氣質也。而其色宜紅不宜黑,宜赤不宜白,其形狀宜方圓,其勢宜深廣。
在中醫裡,也可通過舌來診斷病情。醫師觀察舌質、舌苔、舌色以綜合判斷五臟功能,是否正常。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組織,包括肌肉、血管、神經等。舌苔有黃苔、白苔、灰苔、黑苔、厚苔、薄苔等。舌色分淡白舌、紅舌、絳舌、紫舌和青舌等五種。
相學認為舌之為要,內與飲食為號令,外與應對鈴鐸,亦為心之舟楫。舌相好壞,關乎人的貴賤休咎。金‧張行簡《人倫大統賦》曰: 「惟舌者以短小薄鈍為下,以長大方利為先。」
戰國時代,張儀在楚國受辱歸鄉時,狼狽不已,曾問其妻曰:「吾舌尚在否?」後其妻說明無恙時,張儀立即恢復自信與信仰,最後還是運用如「舌粲蓮花」般的說詞能力,取信秦惠王,終獲相位。
相術口訣曰:「舌短而大,愚鹵懈怠。舌小而長,仕宦吉昌。長而餂鼻,位隆輔弼。舌出如蛇,毒害淫奢。舌形欲方,舌勢欲深。舌無紋理,尋常之侶。」
五代時期,曾事四姓、相六帝,自號「長樂老」的馮道有詩曰:「口是禍之門,舌乃斬身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古籍相書認為從舌相可判斷人的賢愚品性。大體而言,舌長而紅,主人聰明;舌短而大,主人愚蠢;舌長而尖,主人生性狠毒;舌薄而小,主人陰險奸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