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之精神與實踐(二) |
作者是 許世雨 教授 |
道家之精神與實踐(二)
2006-05
中國文化大學 許世雨博士 摘錄:《道家會訊45期》
圖:K.M. Schipper (轉摘於中國僑網)
法國高等研究院道家研究專家K. M. Schipper(施舟人)教授在2002年的「道教教義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中提出:
如果把道教的思想與西方的宗教思想做比較來看,道教乃是最自由、最自然和最靈活而健康的思想體系。…道教之所以能贏得很多西方人的信奉,還因為它的思想有一些非常進步的、超過其它宗教的新神學境界,是一種「對人人有責、清淨無為、天然和平的最高級宗教」。
這句話中所指的「道教」,其實可以換上「道家」一詞;而且句中也舉出了道家之精神與實踐責任。所以道家不僅有著豐富的思想觀念,而且有著強烈的實踐精神、途徑及方向包括: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莊子》〈大宗師〉)
老子著重個人效法自然、知足之止之人生觀,以及道德之修養,並應儘量避免名、利、權、勢、身等欲: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庛乎?」(10章)
強調修煉者的內在體驗與修煉,諸如:《周易參同契》、《黃庭經》、《道藏》、《道法會元》、《雲笈七籤》等書皆有論及無極道功、太極拳、氣功、靜坐、養生及符呪等方法之修煉,以達到「真人」與「至人」之境界,莊子這樣描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息之以踵,眾人息之以喉」(大宗師)。
節錄〈玄珠歌〉云:大道無言,閉息內觀,一炁流通,渾淪磅礡,散為萬有(萬有者萬象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周流生化,此氣之運行也),聚為赤子(赤子吾身之真人,真人之修煉要神氣混合內煉成丹),變為雷神(雷神亦元神之應化也),化為自己(自己者真性也,寂然不動)。
雖說道家重視個人之修養與修煉,但在老莊思想中亦到處可看到「內聖外王」的觀念與作法,以及對於人與社會的關心,
現代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因素所引起的,人類自以為是萬物之靈和萬物的主宰,一味地追求經濟成長和自我利益,造成自然生態環境的浩劫。因此為了防止地球環境繼續遭受破壞,有必要學習道家的環境生態倫理思想:
1.「天人合一」:
表達人和宇宙萬物的一體感與互相感通。如「天與人不相勝也」(《莊子》大宗師)。
2.「道法自然」:
人要遵循效法自然與道的精神,如《周易》序論及:「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然後可以謂之知易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25章)。
3.無為:
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家李約瑟曾經說過:「道家對於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以亞里斯多德以前的希臘思想相媲美」,又說:「道家無為的意思就是「不作違反自然的事。」(1990:1,76)
4.「萬物平等」與「尊重萬物」:
故主張世界上的一切生靈都有其平等的生存權利和合理的存在地位;反對人類為滿足自我的需要而隨心所欲地役使萬物。如:「夫物云云,各復歸其根」(《老子》16章)「萬物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並進一步要愛護萬物,如「慈心於物」、「昆蟲草木獨不可傷」(《太上感應篇》)。
5.「返樸歸真」與「知足常樂」:
「返樸歸真」與「知足常樂」可以使人們的思想精神大大提昇,並從金錢、物質的奴役下解放出來,擺脫個人名利、欲望的枷鎖,恢復人類原有的素樸無欲的自然本質,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恢復人與自然的和諧和統一。
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