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發展亟需國家層面的介入
台灣大學國學與經營管理領袖薪傳班講師
北京東方大學執行校長、
西安交通大學東方管理研究院院長
雷原院長
來源:中國經濟網
.jpg)
李亨利教授與雷原教授(右 )
文交所是藝術品份額的交易場所
雷原首先指出,文交所的全稱是文化藝術品份額化交易所,它是文化藝術品虛擬化的交易所,這個交易所是一個提供藝術品份額持有人進行交易的一個場所。同時,它在份額化的實現過程中提供很多或者是協調很多支援性的體系,來完成這個份額化的交易。
所謂藝術品的份額化,雷原教授表示這是基於《物權法》提出的,《物權法》規定一個物品可以共同擁有,在這個法律的基礎上,文交所通過對一個文化藝術品的評估、鑒定、保險,實現它的貨幣化。然後在貨幣化的基礎上,把它進行等額化的劃分,化整為零,這個過程就是藝術品的份額化。他指出,拍賣行裏拍賣的物品,一般老百姓是買不起的,但是把拍品進行量化、切割並且等額分配後,就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文交所設立初衷是促進傳統文化復興
雷原是文交所的發起人之一,談到文交所設成的初衷時,雷原表示,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可以把這個文化資源看成一種財富,財富就會被評估,評估就可以量化。
量化之後再實現它的化整為零,就是老百姓能夠擁有。如果老百姓能夠擁有,就能實現文化藝術品的大眾化,這樣,人們在投資生活中就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自己的思想。所以,當時的起點是想能不能尋求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方式,能不能通過一個新的方式來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我們知道傳統文化的復興要樹立文化經典,這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能不能找一個跟老百姓的生活很接近的,他願意隨時關注的東西。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口號,即,倫理藝術化、藝術產品化、產品投資化、投資生活化、生活大眾化。
雷原表示,文交所發展至今,與當初的預期差別不是很大,他談到:
首先,文交所是一個文化證券化的虛擬化交易所。最早的設計在股權結構方面採取混合所有制的形式,有國有化、私有化甚至有個人化,各方面積極的力量都調動起來,都延續發展的勢頭。
其次,是會員制。會員制是指交易所不直接對外策劃,由會員來進行交易,發展交易商會員,交易所不直接進行交易活動,發行活動,讓會員公司來進行。這樣可以做大,如果一個交易所有50家會員,相當於一家會員能夠推薦一個東西,如果發行市場先行的話,現在可能就發行了50件東西了。當然在起步的階段,分成兩步走也是可以的。先讓交易所直接進行發行和交易。慢慢地把它過渡到會員制的交易,這個方法目前在現在也是很好的。而一種新興事物很多時候不能像我們想像的,但基本上我覺得它的思想,一個是份額化交易,一個是持續化交易。
第三點,上市的標的物基本上都是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比如國畫。這些基本都是按照當時的設計來推進的。
文交所對文化和經濟的促進堪比股市
雷原表示,文交所與股票市場最大的區別是,股票的標的物是一個企業,企業是經常變化的,市場好業績好,經營者賣力、有本事,它的業績就好。藝術品一旦被託管起來,就不會發生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講,風險也小了,但增值的空間只能說是隨著時間往上升,包括貨幣符號發行得越多,增值的空間就好。但我們看不到它創造了什麼利潤。這方面就是供求關係。而股票是有業績的,老百姓有一個分析的工具。藝術品的價格、分析工具可能更模糊一些。
雷原表示,如果文交所發展的好,它未來的前途不亞於目前的股票市場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文交所發展亟需國家層面介入
雷原表示,當前的文交所發展需要國家層面的介入。第一,國家應該成立國家級的文交所。現在全國都在仿傚天津,各省市自己成立文交所,但如果全國每個省都搞的話就太多了,有可能把市場搞亂、搞雜。這時需要有一個國家級的機構,對各省文化藝術交易所有適當的限制或者是條件的限制和數量限制,這是必要的。
其次,文化藝術品有一些支撐體系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力量才能解決。比如鑒定保險的問題,這需要和保監會、保險公司協商。
第三,說文化藝術品的確權問題。一件東西是不是你的,這個權利怎麼確認?這需要跟司法部門協商。還有人才的儲備問題,我們需要大量的文化產業經紀人,文化藝術品鑒定師,這些人需要一個資格認證。這需要人事部門和評估部門的介入。
文交所是中國的創新 可推向世界
當前對於文交所存在四種觀點,即“關閉論”“規範論”“國有論”以及“創新論”,雷原就這四種觀點一一談了自己的看法。
雷原表示,關閉論是最不可取的。很多人用現在的西方經濟學來套我們的文化藝術交易所,只要不符合西方經濟學的思想就不要它了。這是執著於以往,思維跟不上發展。文交所是有很好的作用的,可以復興中國文化,文化傳播的速度也是最快的。第二,對中國財富的增長來說有很大的好處。我估計如果有十年、二十年,文交所可以為中國變現300萬億人民幣。如果可以達到這個價值,中國的財富也可能超過世界其他國家財富的總和。有這麼好的一個東西,我們為什麼要關閉它呢?我們為什麼還要挖我們的煤和石油來增長GDP破壞農田,而不用這個新的東西來增強國家的實力呢?這既是一個實力也是一個軟實力。所以我覺得“關閉論”不可取。
對於“規範論”,雷原表示,“規範論”本身的叫法不對。任何一個交易所在不同的時間都有它規範的標準。另外,任何階段有任何階段的標準,過去共產黨在井岡山時期提出三大紀律作為一個標準,延安時期有延安時期的標準,解放之後有解放之後的標準,現在有現在的標準。規範是與時俱進的,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規範。
對於“國有論”,雷原建議文交所應該採取混合所有制,國有企業的創新效率不高,私人企業的創新效率高。所以應該是有國家股份,有個人股份混合而來的。監管這個權利在於國家和政府。監管到底要監管哪些?哪些不監管?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思想。初期階段發展是硬道理。到一定的階段控制風險是第一位的,發展是第二位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發展思想c
對於“創新論”,雷原表示,這是最值得推薦的。他認為,這種創新不僅僅是交易模式的創新,如果再延伸下去,是對以往西方經濟學的一種革命。以前的經濟學和我們今天講的不一樣。如果在這個研究的過程中,搞出一套中國的經濟思想來,中國的財富思想來,可以用我們的思想來規範世界,來引領世界,如果這個交易所搞得很好的話,也可以把規則推到全世界,以中國為“龍頭老大”來組建一個文化產業WTO。在這個WTO裏,規則設計者是我們,指導思想是我們的,比現在參加的WTO更有意義c
按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