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清明掃墓之後,別忘了要補財庫!
秦玉霜 整理
〝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是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在以前先民是用它安來安一年四季之農事物活動。而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説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農民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因此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在這清明個節氣與農業生産是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是一個非常重要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培墳,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活動之一。

按照古時的舊習俗,掃墓時,人們必須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在墳前與祖先一起用完酒食後而回家。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説,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千 :這是古代先人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韆鞦,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又稱為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同時也會幫自己帶來好的青春氣息又可加強身體免疫功能。

植樹:清明節前後,春陽照臨也是種植樹苗植物快速成長。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而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相對的若能在此清明前後找個時間去整理或修剪自己的髮型,相信一定會幫自己帶來無限的很運天天來。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説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之後,別忘了要補財庫!
清明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
也是清明掃墓最重要的祭祖追思親人的日子。
掃墓俗稱培墳,是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節日之一。
.jpg)
按照古早舊俗習慣,掃墓時,一般必須要攜帶
酒食果品、金紙錢等供品去掃墓,而將食物供祭
在親人的墓前,再將金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
折幾枝嫩綠或鮮花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祭拜先祖,
最後在墳前《塔位同論》與祖先一起用餐飲食後回家。
之後10天內就可以找一個適當的時間來〝補財庫〞了!
為什麽要補財庫?
補財庫是因為自己的財運不足,或者是財庫破了。就好像一個人的口袋破了卻沒有好好的處理似的。補財庫可助財庫與財運的提昇。
而所謂的補財庫就是1寄天庫、2.還地庫、3.即補水庫。
寄天庫因為我們今生所做的德是在後世所受用,故我們先將天庫錢跟天錢寄在天庫之中已備我們來生受用,則有一話,天庫寄補,則後世不愁也。
還地庫由於人的今生所受跟前生的功德業障皆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我們前生所造的業障或所欠之債必須還清。還地庫是在還前生之債,這樣可以免除讓冤親債主前來討債,或擾亂我們在世的安寧,如此一來就可保在生者事事順利小人遠離。

補財庫的功用:
1. 可修補家運、財運、官運、事業、考運、
姻緣、子女、身體、壽命的圓滿和延續。
2. 修補陰德,損德、失德..…圓滿功德。
3. 消解惡緣、厄運、沖煞、陰邪、官司。
4. 此時又可以幫自己消災、解厄、遠離小人。
5. 可以解決累世冤親債主之困擾。
如何補財庫:
1. 可以到自家附近的土地公廟祈求〝補財庫〞。
2. 糖果、餅乾、龍眼數顆、龍銀七個、水。
3. 《龍眼要寫上福、祿、壽、喜、財》等字。
4. 補運金3只、甲馬1只、虔誠的疏文乙只…
5. 天、地、水庫錢各3只。
6. 天、地、水庫金各3只。
7. 香花數朵《花者發也》
8. 拜完之後,把龍眼擺在居家客廳食用。
9. 把龍銀安放在居家或本命財位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