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由『國際道家學術總會』會長 李亨利 博士精心製作『道家易經占卜牌』,現在已有『線上免費占卜』『測字好好玩』 『占卜好好玩』等系列供大家線上免費使用!@對占卜結果有任何疑問﹐還可到『國際道家學術總會臉書粉絲專頁』發問哦!

網頁翻譯

國學與經營管理墨寶

第二屆學術大會墨寶

第一屆學術大會墨寶

誰在線上

現在有 44 訪客 在線上

國際道家粉絲專頁

參觀人氣統計

本會常年法律顧問

常年法律顧問:李良忠律師

『養生內功美容』(氣功與內功法之分別)-- 林信銘 老師

 

『養生內功美容』

(氣功與內功法之分別)

2007-12

道術部 林信銘 老師                                      摘錄:《道家會訊51期》

氣功

1.氣功,著重在一個“氣“字。

2.社會上各種流傳的法門氣功,不是用“意念”引導動作,就是用“意念”引導行氣,或者動作、意念、行氣都混在一起。

3.所以氣功,總是用意念,然黴加上“氣的動作。

4.氣功,即精、氣也。

5.氣功:做的好,能夠去病健身,做的不好,不但舊病不癒,反而會增加新的毛病,所以,氣功是有利有弊。

6.修煉氣功之靜坐法,就其本質而言,不合修煉靜功之原則。因身体外表雖然坐著不動,但思想在身中運用,沒有休息。雖說是靜坐,實際上仍然屬於動的一種,算不得真正的靜功。

7.對於治病而言,氣功的作用,離開了靜功。氣功治病的效果,很難保障。如:胃潰瘍病和神經衰弱,如果不用靜功方法,單靠氣功,很難保証能有確實的效驗。

 專用靜功->可以完全能夠治癒的。

8.對於身體的健康長壽和精神境界的提高,氣功和靜功是不可分離的。古人云:「有動乎中,必有其靜」

9.氣功醫病的方式有二種:(但非萬能的,也有無效的範圍)

放任式的自然療法:當氣功的養氣功夫至某一階段,氣機(真氣)開始流行時,會自然向較弱的部位凝聚,即是利用「真氣」的自然醫療功能,發生治療的功效。(忘記自己身上有疾病,任其氣機自然運行)

專注式的刻意療法:即專注自己身上某部位的不適,以特別的呼吸法,以利氣血向患部集中,產生治療的效果。

10.氣功:大都入於皮膚表面而已,沒有辦法深入經絡裡面。

11.氣功:會反射回去,會中和也。(如水加麵粉也)

 

 

圖:【靜書法】

  

靜功

1.靜功,著重在一個“靜”字,不必要在“無”上做太多的功夫,在無上只是順其自然,並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動作。

2.每天保持修煉半個小時以上,持之以恆,修煉100天,就是“百日築基”(也是最初下手的築基功夫)之功,可以完成兩大法門中所談的初步功夫境界。

3.兩大法門:即做靜功的時候,思想研集中在“聽息”和“觀光”的體驗上面。

        聽息:是經常的作法靜功要用。

        觀光:不可能限定多長時間,就能見光,因每個人的情浞不同,不可追求。一般來說,能夠達到第二層次“心靜”的階設,就會見光。

        如:    出外散步的時候,思想就氣托在周圍的景物和勻氣的感受上面,每當吃飯之時,思想就注意在飯菜的味道上面,練習太極拳之類的動功之時,思想就貫注到肢體的運動上面。這樣做一事想一事,就能夠逐漸做到控制自己的“心念”,同時也能獲得生活和生命的真實體驗。對於修煉靜功層次的提高,更會引起到不可思議的推動作用。

4.多讀書、寫字也是一項極好的修養,對於靜功而言,有

  著良好的配合作用。

5.靜功,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為原則,對於外部動作關係並不太大。行、立、坐、臥,四種姿勢的基本要求,可根據個人的情況,隨意安排。

6.時間上,以子午卯酉時做修煉功夫最好。

7.靜功:即內臟養生也,故吃飽之後,起碼也要40分鐘以後,才能做功夫,否則消化不良(飲食要得宜,酸甜苦辣皆應淡一點,白煮清蒸最好)

8.靜功的三大層次:即身靜、心靜、意靜。也因各人秉賦不同,而有所差異。

   ①身靜(身不動):前半個月,專修第一層次,聽息必須要聽,觀光順其自然。

   ②心靜(心不動):中間一個月,專修第二層次,聽息仍堅持,觀光有之即可。

   ③意靜(意不動):後一個半月又10天,專修第三層次,聽息、觀光、無心用之即可。

         如此分段,在具體修煉之中,能具有一定的目的,比較容易把握。丹書云:「身不狀曰煉精,心不動曰煉氣,意不動曰煉神。」開始是有心而用之,以後均於無心。而對於三大層次而言,修第一層次時,不管後二層次,修第二層次時,不管第三層次。只在限定時間之內,只體悟每一個層次的效驗,即可。(直至“精滿不思欲,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瞳”的境界)

9. 靜功做得合法,自然能治好醫學上,難以治癒的病症,即有潛移默化地起到了恢復健康的主導作用(氣功只是輔助作用而己)。如做得不合法,身心也能多少得到益處,雖然治不了病,但也不致於增添新的毛病,可說是有利無弊。

  聽息之作用:在於聽,而聽在耳,耳屬於腎,腎主氣。  觀光之作用:在於觀,而觀在目,目屬於心,心主神。  

  故此靜功之道,所煉的就是人身的神氣。此雖屬於

  修“性”,其實不只是煉性而己,乃為性命雙修。因功

  夫成就時,自然神氣合一,進入化境。 

  

a.      聽息法門:是要自然呼吸,然後凝聚注意力,專心聽於呼吸,但又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而是通過聽呼吸的法訣,使自己的心神安靜下來,逐步達到“入靜”的境界。
b.     觀光的法門:是在聽息的基礎上,逐漸做到心神的安靜之後,眼前自然就有性光的發現。在有光之後,以似觀非觀的意思去體驗,而不是在聽息的時候,再分出心來去觀光。 
聽息:是隨息而聽。若是有為的:觀光則是無為的。
觀光:是有光而觀。觀光之後:聽息也成為無為的。
二者之間有連帶關係,但又能夠自然進入道家靜功之正軌。
 
 

 

圖片引用:中國書法收藏網(靜書法)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站內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