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由『國際道家學術總會』會長 李亨利 博士精心製作『道家易經占卜牌』,現在已有『線上免費占卜』『測字好好玩』 『占卜好好玩』等系列供大家線上免費使用!@對占卜結果有任何疑問﹐還可到『國際道家學術總會臉書粉絲專頁』發問哦!

網頁翻譯

國學與經營管理墨寶

第二屆學術大會墨寶

第一屆學術大會墨寶

誰在線上

現在有 62 訪客 在線上

國際道家粉絲專頁

道家思想與道文化目錄

參觀人氣統計

本會常年法律顧問

常年法律顧問:李良忠律師

長生之道的符號隱喻—丹道養生的易學理趣稽考
作者是 詹石窗所長   

 

長生之道的符號隱喻

—丹道養生的易學理趣稽考

 

 

 

 

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

國際道家學術大會代表人

詹石窗所長

 

 

〔內容提要〕

 

  在道教養生學中,金丹理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內容上看,金丹本指礦物石燒煉而成的一種‘藥物’,因為金丹的原料——礦物石採自人體之外,所以這種藥物就叫做‘外丹’;後來,把協調人體內在的精氣精神的活動比喻為‘煉丹’。與外丹相對應,人體之中的‘丹’就叫做‘內丹’。不論是外丹還是內丹,它們都與上古時期的長生觀念有一定的聯繫。這種觀念在中國可謂由來已久。早在黃帝的許多傳說中,我們就可以體會古人對長生的追求;至於神醫扁鵲,更是長生觀念的符號象徵。而彭祖,作為道家所推崇的養生能手,他的許多生存技巧,為道教創立內丹養生學奠定了基礎。稽考和解讀上古的神話傳說,我們可以發現道教金丹養生學的許多秘密。

 

〔本文〕

 

  ‘金丹’本是一種由礦物石燒煉而成的‘藥物’,後來進一步加以引申,把調理人體精氣神所獲得的特殊效果也叫做‘金丹’。這樣一來,金丹便有了‘內丹’與‘外丹’之分。道教金丹養生理論與實踐是受到其‘長生’觀念推動的。為了使其討論更加深入且便於人們全面把握,筆者擬對有關‘長生’觀念的情形以及道教金丹實踐與理論的思想淵源作一必要的考察。

 

 

  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在《抱樸子·內篇》卷二《論仙》一開始就提出了關於‘長生之道’的命題。茲以白話譯出如下:

 

 

  有人問:‘神仙不會死亡,這是可以相信的嗎?’抱樸子回答:‘雖然有視力極好的奇才,但是天下有形的事物實在太多了,這是不可以全都看見的。雖然有聽力極好的高人,但是宇宙間的聲音同樣也是非常之多的,那是不可能全部都聽盡的。古時候有叫做“大章”與“豎亥”的人,他們是善於走路的能手,但所走過的還是比不上沒有走過的多。雖然有大禹與舜之臣子——‘益’以及‘齊諧’這樣富有智慧的人,但所試驗與認識的還是比不上那些沒有試驗與認識的來得多。天下萬物,芸芸眾生,什麽東西都有,何況已經成為神仙的人,以竹簡白絹寫成的書史有很多的記載。長生的道理怎麽會沒有呢?

 

 

  葛洪堅信經過修煉而長生不死的神仙是存在的。他的這種觀念代表了早期道門中人的主流思想。不過,若追溯歷史,我們卻可以發現,在道教產生之前,有關‘長生’的觀念早已存在。從形式上看,這種觀念往往通過故事傳說或其他符號來表現,所以也就具備隱喻的特徵。

 

 

  一、黃帝騎龍昇天——‘長生’觀念的一種隱喻原型

 

 

  如果稽考一下古史傳說,那就可以發現:有關中華人文初祖——‘黃帝’的故事便具有‘長生’觀念的某些因素。道教產生之前的‘神仙家’出於‘長生’的信仰,他們不僅把黃帝當作一位神仙人物典型,而且將許多修煉的門道也溶入黃帝的生平故事之中。這種情況從漢武帝時期‘古鼎’的發現尚可得到印證。據司馬遷《史記》所載,漢武帝在位年間(前140~87),汾陰挖出了一個古鼎,送到朝廷,漢武帝請方士公孫卿說明古鼎的來歷。公孫卿說,寶鼎由來已久。黃帝採首山之銅,鑄造寶鼎於荊山之下。寶鼎成,有一條巨龍垂下鬍鬚來迎接黃帝。於是,黃帝攀上龍背,群臣後宮嬪妃有七十多人跟著攀了上去。龍搖頭擺尾,飛昇而去。剩下來的官職卑微的小臣在龍起飛的時候紛紛上前抓龍頭兩邊的鬍鬚。由於抓的人太多,龍鬚被拔了下來,小臣墜落於地,還有黃帝使用的一把弓箭也一起掉到地上。

 

 

  百姓們看著黃帝冉冉上昇,激動地抱起黃帝遺留的弓箭和龍鬚哭號,所以後來黃帝昇仙之處就命名為‘鼎湖’。這就是公孫卿所說的‘鑄鼎’故事。其詳情見於《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稍後於《史記》的《尚書中候握河紀》也敘及此事。從許多古文獻的敘述情況看,有關黃帝鑄鼎乘龍昇天的故事絕非是從漢代才開始的。它表明,在道教產生之前,黃帝已經成為‘長生’昇仙觀念的一種象徵。

 

 

  黃帝乘龍昇天故事作為長生觀念的隱喻,它是由許多‘符號’單元組合而成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鑄鼎’與騎龍‘飛昇’。從表面看來,‘鑄鼎’似乎衹是一種工藝活動,但若進一步發掘自可看出其深層次的符號表徵意義。它所暗示的是先民對‘生命短促’的抗爭,力圖通過自我的努力而延長生命,因為鑄鼎的目的是為了煉丹砂,而煉丹砂則是為了提供‘黃金’的原料,然後再製造黃金,使用黃金鍛鑄而成的器皿,以便延年益壽。另一方面,這個‘鑄鼎’意味著金丹生產工具的發明具有著十分古遠的文化根基。在理論上,‘鑄鼎’乃是生命自我更新的一種象徵符號,它與《周易》中的《鼎》卦理通而意合。《鼎》卦辭曰:

 

 

  ‘元吉,亨。’意思是說,鼎卦是鼎器的符號代表,象徵著吉祥而大亨通。‘鼎’首先是一種器物,是供烹飪之用的;但在古代它又具有‘法象’的意蘊。從卦象上看,‘鼎卦’的下卦是‘巽’,上卦是‘離’。‘巽’所代表的原始意義是‘風’,‘離’所代表的原始意義是‘火’,以風來吹火,就能把火越燒越旺。起火使物質燃燒,這在客觀上是一種變革。按孔穎達《周易正義》的解釋,以風吹火的‘鼎卦’指明了聖人革命的意義。‘聖人革命,示物法象,惟新其制,有鼎之義;以木巽火,有鼎之象,故名鼎焉。’這是講,聖人發動思想革命,用器物來作為方法條規的象徵,目的衹是為了更新制度,這就有了‘鼎’的意義;而以木頭來燒火,這也就有了‘鼎’的形象,所以這個卦的名稱就叫做‘鼎卦’。黃帝‘鑄鼎’的故事也具有這種‘示法於象’的意義,因為‘鼎’本身就是一個可以通過視覺而感知的器物,將水以及其他物品置於鼎中燒,引起性質變化,這就是一種‘革命’,所謂‘革故鼎新’,其意就在於此。另一方面,從個人的養生來看,黃帝鑄鼎故事也具有獨特的隱喻意蘊。古代道教煉丹家把人體比作‘鼎器’,以煉自身體內的精氣神,目的也是為了促成其自我的日新,以便‘返老還童’。另外一個符號單元——騎龍‘飛昇’,這同樣包容著易學的資訊。我們知道,‘龍’本身是先民所崇拜的一種靈物,具有很高的品格。黃帝騎在龍背昇天,那是多麽誘人的舉動,難怪後宮嬪妃要跟著他繼續去享受天上的美好時光了。在《周易》中,龍是一個重要的象徵物,‘乾卦’中貫穿著的正是‘龍’的意象。再說,飛龍昇天之‘昇’還蘊含著《周易》‘升卦’的理趣。《升》卦辭雲:‘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這是說:升卦象徵著上昇,遇上此卦可以達到極好的運氣,這就是所謂的‘元亨’,所以有利於出現‘大人’,不必憂慮,向南方的光明境地進發必然獲得吉祥。升卦之象,下卦為巽,上卦為坤。按古易家之言,巽具‘木’之意,而坤為土,‘木’出於地上是為升。所以《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地中生出樹木,這象徵著‘升’;君子順行美德,累積小善以成就宏偉大業。足見‘升’是一個很好的符號意象。黃帝鑄鼎的結局是騎龍昇天,這正意味著易學中‘升’的吉祥美意。由於黃帝鑄鼎故事具有如此深刻之秘義,後來的道門中人對此也就津津樂道了。

 

 

  二、扁鵲禁方與長生隱喻的變形

 

 

  作為‘長生觀念’的一種結晶,道教金丹理論還與古代神方秘術的流傳有密切關係。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扁鵲’的故事為例來加以探究。

 

 

  按司馬遷《史記》卷一零五所載,扁鵲是渤海郡河間人,姓秦,名越,年輕時曾經當過‘舍長’,也就是管理客館的‘老大’。當時,有個隱者叫做‘長桑君’來到旅館住宿。扁鵲知道這是個‘奇人’,就非常恭謹地對待他,而長桑君也認為扁鵲不是個等閒之輩。就這樣,長桑君來來往往,與扁鵲私交達八十多年。有一天,長桑君對扁鵲說:‘我有禁方,因為年老,想找個傳人,就傳給你吧。希望你能夠保守秘密。’扁鵲回答:‘我一定照辦。’於是,長桑君從懷中取出‘禁方’——神藥交給扁鵲,吩咐扁鵲以上池之水送服。長桑君告訴扁鵲,衹要你能夠這樣堅持三十天,就會看見神奇的東西。一番交代之後,長桑君把禁方神藥與書交給扁鵲,就不見蹤影,人們這才相信長桑君不是一個凡人。扁鵲依照長桑君的吩咐,堅持服藥三十天,忽然看見牆壁對面的人。他按照這種‘透視’方式來為人看病,據說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病人的五臟六腑癥結所在,但他依然以診脈為名,往來於齊國與趙國之間。

 

 

  司馬遷《史記》還記載,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死,他趕到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太子得了什麽病?’中庶子回答:‘太子的病乃是血氣不能依時而行,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就成了臟腑之內的危害,他的精神不能抑制邪氣,所以邪氣積蓄不能排除,造成陽緩而陰急,突然得病而死。’扁鵲又問:‘太子死於什麽時候?’中庶子答:‘雞叫的時候。’聽說還沒有將太子埋葬,扁鵲非常肯定地說:‘我可以讓太子起死回生。’中庶子不相信,以為這是很荒唐的事,他疑慮重重:‘我聽說上古的時候,醫家有俞跗,治病不用湯液醴灑,也不用石針來鑽紮體膚,不用按摩或膏藥黏貼,衹是使用割皮解肌、訣脈結筋一類的方法,先生的治療如果是像俞跗一樣,那麽太子就有救了。’扁鵲仰天長歎,說:‘夫子所講的這種醫方,正像以管窺天,以郤視文。越人治病的方法,不用切脈望色聽聲察形,也不用指出病在哪裏。聽說病在陽,就可以推知其陰;聽說病在陰,也可以論治其陽。……如果先生覺得我的話不可信,那就進去診斷一下太子好了。你可以聽到耳鳴的聲響,看到他鼻翼起伏的樣子,循著大腿兩側以達到陰部,你可以感覺到還有體溫。’中庶子聽了扁鵲的話,十分驚訝,趕緊報告虢君。虢君也非常驚訝,連忙在中闕會見了扁鵲。見面之後,扁鵲說了一通陰陽脈象的問題,斷定太子是因為陽脈下遂,陰脈上爭,造成氣閉不通。因脈亂致使形靜如死。扁鵲讓徒弟子陽用石針紮外三陽經。不久,太子就蘇醒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太子恢復健康。

 

 

  在世人的心目中,扁鵲不愧是一個神醫,‘死人’也被他醫活了。他對脈象的陰陽分析,處處貫穿著易學的象數與義理精神。在中國古代,有所謂‘易醫相通’的說法,扁鵲的故事充分地證實了這一點。就本文的研究來說,扁鵲故事最為誘人的地方是長桑君送給他的‘禁方神藥’。所謂‘禁方神藥’就是秘傳的特別靈驗的方藥,即後來極受道門中人所推崇的‘神丹秘藥’。從《史記》的描述可知,這種‘神丹秘藥’不是產生於人體自身,而是從外界取得原料,通過一定的製作程式形成的。其實際功效如何,我們現在已經無法作出檢驗,其中不免有些神秘因素;但是,扁鵲的故事絕非是靠想像而出的,其字裏行間蘊含著先民尋找秘方以達到‘長生’境地的願望。如果說,黃帝煉‘丹砂’是先民們追求‘長生’願望的一種初步的神話表現,那麽扁鵲得‘禁方神藥’則顯示了這種願望的深厚‘張力’,它所體現的不是一種個人行為,而是中國先民與‘死亡’抗爭的集體‘潛意識’的凝聚形式。從這個角度看,扁鵲故事也具有符號學的意義,它是‘長生’隱喻的符號變形與擴張。就時間的立場而言,故事中的扁鵲是‘春秋’時期的‘神醫’,所以有關‘禁方神藥’的事乃是由來已久的。實際上,如果我們更多地考察一下古史資料,就會看出有關‘長生’神藥思想的發端是相當早的。這從‘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以得到進一步的說明。‘嫦娥’又稱‘常娥’等。據《淮南子·覽冥訓》等書的記載,嫦娥是羿的妻子,羿向西王母討得‘長生之藥’,還來不及喫,就被嫦娥偷去喫了。她一吃,就飄飄然飛向月宮,成為‘月精’,據說月亮中的‘蟾蜍’乃是嫦娥的化身。‘嫦娥奔月’的故事最早出於古代的一本易學專書——《歸藏》。《文選》注兩次引用了《歸藏》,都言及嫦娥服長生藥而奔月的事,可見這個故事在‘春秋’以前早有流傳,因為《歸藏》據說是商代的易學書。這樣看來,被道教所大大發展了的‘長生’觀念不僅發端早,而且與古代易學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歸藏》這部書,古代有些學者把它歸屬於黃帝名下,稱黃帝為‘歸藏氏’。這儘管多屬傳說,但卻也反映了‘長生’觀念原本與易學糾葛在一起。據說黃帝也是一個演卦的高手,他曾經把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並作了新的排列。賈公彥在對《周禮·太蔔》進行解釋時說:‘歸藏《易》,以純坤為首,坤為地,故萬物莫不歸而藏於其中,故名為《歸藏》也。’意思是講,《歸藏》這部易學專書,以純陰的坤卦為首卦,坤卦是‘地’的符號表示,所以萬物都歸往而藏在其中,這就是《歸藏》得名的由來。在易學的符號表示中,色彩往往可以同卦象互相轉換或借代,坤卦屬於地,而‘地’的顏色在古人心目中是黃的,這與‘黃帝’之名暗合。從這種符號轉換和藉代的角度看,黃帝鑄鼎煉‘丹砂’的傳說以及‘嫦娥奔月’的故事實際上是同一觀念的不同符號表現形式。

 

 

  春秋戰國是所謂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學說紛紛問世。在這樣的背景下,‘長生’觀念不僅得到了傳播,而且被許多人付諸行動。於是,社會上出現了種種求長生神藥的舉動。據《史記·封禪書》等所載,戰國時,燕齊一帶的方士聲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

 

 

  山中有長生不老的仙人和長生神藥,還有渾身都是白色的禽獸以及用黃金、白銀建造的宮闕。據說,三神山就在渤海中,離中國並不太遠,這當然很有吸引力,對那些抱有‘長生’願望的帝王而言更是如此。於是,入海求長生神藥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齊威王和齊宣王(前378~前324年)先後組織起船隊,由那些聲稱到達過三神山的方士率領,向海中進發求仙人和長生神藥去了。後來的秦始皇更是一個對‘長生’極為渴望的人,他委派徐市以大船載著數千名童男童女也入海去了。儘管童男童女再沒有回返,方士徐市也逃之夭夭,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求長生神藥的願望具有深厚的社會思想基礎。

 

 

  秦漢之際,有關神藥偏方‘起死回生’功效之傳說更加盛行起來。馬鳴生的故事就是一個見證。據稱,他是齊國臨淄人,青年時當了‘縣吏’,奉命追捕盜賊,被盜賊殺傷,幾乎喪命,昏昏沉沉。忽然,有一位十六七歲的漂亮女子走到他的身邊,問起馬鳴生為什麽受傷?馬鳴生有氣無力、斷斷續續地說了原由。年輕女子看了看傷勢說:‘你這傷是被大刀猛砍造成的,現已傷及肺臟,血液凝固於其中,大腸小腸之週邊又被渾氣所激,這是將要死亡的跡象。’馬鳴生知道來者是個神人,哀求她救一救性命。年輕女子從肘後竹筒中倒出一粒藥丸,這藥丸和豆子差不多一樣大,叫馬鳴生喫下去。馬鳴生一喫,還在流血的傷口即刻癒合,血也不再流,恢復了健康。馬鳴生萬分感激地說:‘家財全部獻給恩人,也表達不盡我的謝意。從今以後,我就當你的奴僕。’馬鳴生到了東嶽泰山,原來那女子就是西王母的女兒,號太真夫人。儘管這個傳說融合了古老的西王母神話,為馬鳴生治療刀傷的女子之醫術是否如此高超也值得考慮,但傳說本身卻表明‘神藥偏方’在秦漢間頗為世人所嚮往。

 

 

  三、彭祖故事與‘內丹’之前身不過,必須指出,道門中人‘金丹’燒煉與理論的源頭並非衹是‘禁方神藥’一條,因為‘金丹’在東漢以後已經包括了比較複雜的內容,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外丹程式的描述來達到‘內丹’隱喻的效果。‘內丹’的一系列術語儘管不容易理解,但其基本要點還是明確的,這就是通過自身精氣神的‘燒煉’——即內在調理而延年益壽。這一層的意義與古代的‘導引行氣’之類養生術又是密不可分的。

 

 

  《莊子.刻意》說:吐出廢舊之氣,吸收新鮮之氣,像老熊一樣挪動肢體,如飛鳥一般翩翩展翅,這不過是為了使自己長壽罷了。此等活動是導引行氣者和善於保養形體的人,如彭祖這樣的老壽星所喜愛的養生方式。

 

 

  《莊子》書中提到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就是‘彭祖’。道教中的丹家養生高人大多推崇彭祖。為了使金丹養生與易學之關係的探究能夠更加全面,我們有必要對彭祖的事跡稍作介紹。

 

 

  在中國民間,彭祖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筆者在孩提時代就已經聽到彭祖的故事。老輩人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叫做彭祖,他活了八百歲,皮膚卻和兒童差不多。據說,彭祖有蛇的特性,每過十年八年,就會蛻皮一次。他要蛻皮的時候,就住進一間秘密的屋子裏,躺在裏邊睡上三個月,像蛇冬眠一樣。醒來以後,皮就自動蛻下來,恰似換一件衣裳那樣簡便。這樣,過了八百年,那間秘密的屋子裏裝的皮幹差不多已經疊到大樑。

 

 

  彭祖蛻皮之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不過,彭祖其人在歷史上倒是真實存在的。司馬遷《史記·楚世家》談及陸終生了六個兒子,其中第三個兒子就是彭祖。《列仙傳》卷上說,‘彭祖者,殷大夫也,……帝顓頊之孫,陸中(終)氏之中子。歷夏至殷末,八百餘歲。’《列仙傳》所記載的彭祖不僅有名有姓,有官職,而且生活的時代也較明確。晉代葛洪廣泛搜羅了當時流行的傳說,寫了一部《神仙傳》。在這部書裏,葛洪很細緻地敘述了彭祖的一生事跡,其中談到彭祖‘遺腹而生’,三歲時,母親就離開人世。彭祖成人的時候,中國西部‘犬戎’族發起動亂,楚地受到侵擾,彭祖離鄉背井,流寓於西域一百多年,有四十九個妻子和五十四個兒子在彭祖尚健在時便死亡了。到了商朝末年,紂王知道彭祖高夀,想向彭祖學習養生方法。當彭祖通過‘采女’授給‘房中術’(一種性生活的技術)後,紂王企圖將這種養生方法作為秘密,於是發佈詔書:凡是懂得彭祖房中術的人通通殺頭,又暗中派人跟蹤彭祖,企圖把彭祖害死,彭祖逃走。傳說有人在流沙國看見過彭祖。以上這些情節因採自民間,沒有別的旁證,所以不能盡信;不過,彭祖其人的壽命比一般人長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大概彭祖當過商朝大夫,有封地。《地理誌》載,彭城縣係古之彭祖國,位於今江蘇省銅山一帶,有人考訂彭祖國就在今日的徐州。彭城縣,古稱大彭氏國,春秋時代為宋楚之地域;楚懷王曾經以彭城為國都,項羽自立‘西楚霸王’時也在彭城建都。據稱,彭城裏還有一座彭祖樓,彭城內還有一個彭祖的墳墓。彭祖樓與彭祖墓或許是後人為紀念彭祖而修建的,但卻也表現了民間對彭祖的尊崇。

 

 

  彭祖的後裔紀念彭祖這是沒有什麽奇怪的;關鍵在於長期以來人們為什麽對彭祖崇尚有加呢?在道教中,許多神仙故事書都有彭祖的傳記,金丹派自然也是把彭祖當作一個長壽的榜樣,如武夷山這個金丹派的大本營之一就與彭祖很有關係。‘武夷’之名據說是因為彭祖的兩個兒子,一個叫‘武’,一個叫‘夷’。魏晉以來,許多修道者聚集於此,金丹派南宗更以武夷為據點,收徒傳道。金丹派崇尚彭祖,這除了他特別長壽之外,恐怕還與彭祖的養生方法有關。據許多道書記載,彭祖的養生有許多法式,而其中與金丹修煉關係密切的是‘導引行氣’之類。葛洪《神仙傳》說:彭祖‘常閉氣內息,從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體,舐唇咽唾,服氣數十,乃起行言笑。其體中或疲倦不安,便導引閉氣,以攻所患。心存其體面、九竅、五臟、四肢、至於毛髮,皆令俱至,覺其氣雲行體中,故於鼻口中達十指末,尋即體和。’由此可知,彭祖經常進行胞胎式內呼吸功法,每次行功從早上一直到中午才停止。然後他開始按摩自己身體的各部位,從眼睛到軀幹,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按摩,並以舌頭舔嘴唇,等到口中唾液多起來時就咽到肚子裏去。接下來,他吮吸精氣幾十口。這樣,他才站起來走動言笑。假如感到疲倦或身體不舒適,他就引導內氣,進攻病灶,並且將意念貫注於身體、面部、九竅、五臟、四肢,以及毛髮,讓身體各部分都得到心神的察照。於是,隱隱覺得氣息像流雲一樣在體內飄動,從鼻孔接納來的外氣化成內氣,一直運行到十個指頭的末端,用不了多久,身體就舒適了。

 

 

  彭祖的養生方法與丹道有什麽關係呢?最重要的有兩個方面。首先,關於‘閉氣內息’,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胎息功’。所謂‘胎息’乃是模擬嬰兒在母腹中內呼吸的方法。嬰兒在母體中不能直接用自己的呼吸器官來與外界交換氣體,而是通過與母親相連的臍帶交換氣體。與常人相比,這具有封閉特點,因此有‘閉氣’之稱。道教內丹功到了比較高的階段也表現為氣的內迴圈。從這個角度看,彭祖‘閉氣內息’可視為道教內丹術的前身。其次,關於‘服氣’,實際上是效法靈龜採氣。我們知道,龜的壽命在動物界中算是比較長的。它們的呼吸方式也很特異。古人向來也有崇拜‘龜’的傳統,把龜當作‘四靈’之一。

 

 

  司馬遷《史記》中有許多關於龜的靈異故事。民間也有種種效法靈龜採氣的傳說。漢人陳實《異聞記》記載,古時候,有個姓張名廣定的人,為了逃避戰亂,打算離鄉背井到異域謀生。無奈,他有個剛剛滿四歲的千金,自個兒沒辦法走遠路,這可苦死了廣定夫婦:將女兒丟掉肯定會活活餓死;不丟掉呢,千山萬水的跋涉實在又不是辦法;如果讓孩子的屍骨暴露在荒山野地裏,當父母的又於心不忍。無良策可行時,夫妻倆想起村頭有一座大古墳,恰好墳墓頂端有個現成的窟窿,便橫下一條心把女兒放在筐裏,以繩子綁上後,吊放進古墳裏邊,留給可充饑的幾個月的乾糧和水,與孩子泣別。等到平定戰亂,張廣定回歸故里,已經過去三年時間。懷著懺悔之心,張廣定準備撿拾孩子的骨骸,換塊地皮安葬。奇怪的是,當他跑到古墳邊,卻發現女兒仍然活著,好端端坐在墓穴裏,而且還認識父母。開頭,張廣定夫婦都懷疑墓中人是女兒陰魂不散、幻化出現驚嚇父母的。當證實孩子的確還活著的時候,廣定喜出望外詢問女兒:‘你這幾年從哪裏弄到吃的東西?’女兒應答:‘吃完乾糧後,我餓得眼冒金星,仿佛就要死了,忽然發現角落那邊有一個黑不溜湫的怪物,整日伸長脖子吞氣,我也學著它的模樣,伸長脖子吞氣,哪知道漸漸地肚子就不覺得餓了。’聽女兒一說,張廣定就去找女兒所講的那個怪物。走前一看,這才發現那所謂的怪物原來是一頭大烏龜。——故事中的廣定女效法烏龜‘吞氣’雖然出於偶然,但卻說明民間對烏龜的‘採氣呼吸’法已相當關注,從中得到了啟發。彭祖故事中的‘服氣’與廣定女學習烏龜‘吞氣’具有同樣的功用。通過這種追蹤,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彭祖導引‘服氣’的自然基礎。

 

 

  不論彭祖的呼吸方法是否得自烏龜的啟迪,我們都可以發現他在道家以及後來的道教‘丹功’方面的深刻影響。《莊子》在討論‘大道’的時候說‘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呂氏春秋.為欲》謂‘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壽也。’《抱樸子.對俗》說:‘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則可與之同功矣!’這些論述表明彭祖不僅被道家與道教當作長壽的典型,而且成為修道的一種象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葛洪作為金丹派的主要傳人之一在言及彭祖的時候將其修道方法與‘龜鶴’聯繫起來,謂‘龜鶴之遐壽,故效其道引以增年’。可見,彭祖的養生法式的確為金丹派所效法。因此,把彭祖的‘閉氣內息’與‘服氣’看成內丹學的一個源頭應是在理的。當然,彭祖衹是道教金丹派所推崇的養生模範之一。在道教文獻中涉及的古代養生手段相當之多。我們在這裏之所以特別地介紹了彭祖,是因為他具有典型意義。通過認識彭祖故事中的養生方法,可以進一步看清道教金丹養生理論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的。東漢以來道教金丹派的許多重要傳人的著作為什麽將外丹燒煉與道引行氣的養生法式結合起來並統一在易學卦象符號的表徵上?如果我們能夠從這種古老的文化背景來加以認識,也就可以發現其根深蒂固的思想內核。

 

 

注釋:

 

 

 

關於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一般以為是周文王所為;但有資料顯示,重卦者非文王一人,衹是文王重卦在歷史上影響相對要大而已。

 

 

婦人有孕未產而夫死,腹中嬰稱‘遺腹’,由此產下之子稱‘遺腹子’。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站內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