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問答錄> 第一問
我們現在習慣稱呼的易經,其實是經過<易>、<易經>、<易傳>、<周易>、<易學>等幾個階段的!你們嘗試的回答它們的區別在那裡?
我從現在開始要在粉絲頁中教學授課!有興趣的人就趕緊報名參加吧!
凡經常回答問題者,將可列入「道家薪傳研究生」名錄中!至於偶而回答者,將來也可以在道家學術網聚中,被邀請參加不定期研習及讀書會!
回答 < 易經問答錄> 第一問
「易學」從「自然、道、天、地、人」 緣起!而後伏羲作八卦,神農、黃帝、堯、舜繼之。
然後經夏禹的<連山>、商湯的<歸藏>、周文王的<易>及周公的<爻辭>( 以上就是<周禮>、<左傳> 上所說的「三易」!)的傳承! 可惜的是<連山>、<歸藏> 早已失傳!只剩下<易>。
<道家易經占卜牌 >
<易經>的範圍,指的是伏羲的六十四卦卦畫、周文王的六十四卦名及卦辭,加上周公的三百八十四爻辭的三大部分!
按 加入『國際道家粉絲團』!! |
回應
學生不才.只會死讀書.不會作學問.
寫文章也是一籌莫展。
前面po的「易代表易學....」文章.告訴大家
那是我們國際道家學術總會會長李 亨利博士上院士課時
⋯⋯ 我寫的上課筆記啦。只是怕自己愚 昧聽錯,
po文時註明說是亨利博士說的怕 反而害了博士英名。
學生謹記在心,之後如有此情形必 先確定再寫,
謝謝國際道家學術總會會長李亨利 博士的諄諄告誡,
學生銘記在心。並向老師您道歉, 以後必改進。
謝謝您.學生現在處在否卦了...
國際道家學術總會會長李亨利博士 曾告誡同學:
「運氣很好,運氣很不好時都不要 隨便開口,
因為常會禍從口出。」-摘自2005年易經課筆記
謝謝老師,感恩......
1.『易』之性質是抽象、概念性的, 所謂『形而上者之謂道』,即自然 界運行變化之理,包含的範圍最大 (無所不包)。
2.『易學』包含於『易』,其性質是 具體、應用性的,『形而下者之謂 器』,根據使用範圍的不同而有不 同的表現。如應用在住家,則有風 水之學、用在人體則有醫學、用在 兵學則有奇門遁甲等等。且易學的 內容是『活』的,隨時間的演進, 各種學說會被創造以及死去,隨時 隨地在變化。
3.『周易』包含於『易學』,為文王 、周公與先秦諸子對『易』的心得 與詮釋。其內容到現代已經固定, 不會再變化。
4.『易經』包含於『周易』,朱熹說 這是一本卜筮之書,表示其偏重應 用性,但同時也充分闡述了『易』 的道理,只是並沒有明講。
5.『易傳』也包含於『周易』,把易 經中闡述之『易』的概念抽出,具 體地表達出來,算是易經的研究論 文集。
1.〈易〉:易字有三重涵義,簡易、 不易、變易。上古有天地之易、自 然之易,伏羲之易等。
2. 〈易經〉:若以古書言,亦有三, 《連山》、《歸藏》、《周易》。 《周易》認為為周文王所演繹的學 問資料。現在多以朱熹的版本,即 乾.坤.屯.蒙.需.訟.師…的排列解說版本,也是《周易 》的上半部,稱為《易經》。
3. 〈易傳〉:古時認為易傳,即十翼 ,為孔子編撰;目前學者多認為有 儒家、道家與諸子的學說成份,成 書應在戰國時期,與易經差有數百 年。
4.〈周易〉:此即上面所述,前半部 為《易經》,後半部有《易傳》。
5.〈易學〉:即由易經與易傳,所延 伸或演化之學問;包括醫學、武術 、養身、氣功、藝術、文學、科技 、命理數術等,幾乎無所不包。清 .紀昀在《四庫全書》中,序言有提 到,認為所有命理數術等,都由〈 易〉所延展。
就是一門學問其演變的編年史與歷 史背景所衍生之思維脈絡。
而<易>、<易經>、<易傳>、 <周易>、<易學>,
應該是學史各時期的順序與主要關 鍵字。
這種授課方式,根本是在快速帶過 論文"前人研究"的大綱!
老師又說"欲學易、學無易;不學易、處處是 易"
我一開始無法與錯綜複雜的學史做 很好的串連,
隨著一堂堂的課程之後,發現即使 時空環境所造成的背景差異,但是 易經仍然可以完美的詮釋之....
代表易的變化萬千與各種發展的無 限性!
因為易就是生活
【交易】,上與下的交流,如老子 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 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 之。 》
【不易】,不變的道理。 老子第四十章 《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 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變易】,懂的變通,『有,有之 用;無,無之用。』老子十一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簡易】,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 老子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 之。》